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指出:“全民所有制企业不可能由全体人民经营,一般也不适宜由国家直接经营,硬要这样做,只能窒息企业的生机活力。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这决不会改变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只会使企业更加生气蓬勃,使公有制经济优势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2.
一、三问法人治理1.法人权力是否滥用在企业权力的细分中,所有权、经营权、财产处置权、私人财产权、法人权力范围是重要的概念划分。我国国企目前实行法人治理模式,即所有权(属于国家)与经营权分离,委托法人代管企业。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权力机制的改革方向。历史上,贫困国家在起步阶段为了特定政治经济目的加强经济计划性,集中企业权力,进而集中财力物力,不计牺牲局部代价来控制发展方向,是必要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长期下来,权力过于集中,事无巨细的保姆式管理和大锅饭,压制了基层的创造性。和平发展时期,精简机构是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 独立财产制与独立责任制是法人制度的两大支柱。独立财产制是法人承担独立责任的基础,独立财产制和独立责任制又是法人人格形成的前提与存在条件。独立财产是指在法律上法人不仅要有自己的财产而且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完整所有权,独立责任即是法人以其全部财产承担全部责任,正是在此基础上法人才同自然人一样成为独立享受权利和义务的民事主体,上述论点可以从法人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得到证实: 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迄今为止商品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小商品经济阶段,或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试图通过外贸体制的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以迎接进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竞争者的挑战。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把国有外贸企业办成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外贸企见的经营机制,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对现有外贸企业进行变革就必须从产权入手,正确界定国有外贸企业的存量资产权属,理清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国家终极所有权。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与…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增强企业的活力,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现在改革已进入改革经济运行机制的实质性阶段,这就更加突出了企业经营者的作用,对企业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实行两权分离,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营权交给企业。在产品经济的旧体制下,企业是附属于行政机关的等级制机构,政府任命的厂长、经理,实际上只是执行上级计划和完成规定工作任务的“行政官”。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则完全不同,它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主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经受得住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办好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外贸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产权明晰化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和中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育的微观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外贸产权改革的直接目的应该是正确界定国有外贸企业的存量资产权属,理清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国家终极所有权,通过两权分离建立外经贸行政管理部门与外贸企业的管理“隔层”,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7.
《产品质量法》对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行为规定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三种法律责任,即“产品质量责任”。执行产品质量法要区别不同的法律责任。所谓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对其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规定了两种民事责任。一是“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构成“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也称“违约责任”。二是“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构成“侵权的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章针对违反产品质量义务行为的不同性质,也规定了两种民事赔偿责…  相似文献   

8.
<正>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创新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模式: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创新。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即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观点,是其产权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所有权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并决定了矗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  相似文献   

9.
一、原有制度与规定问题原《公司法》对法人财产权的界定模糊不清,没有明确规定公司股东作为投资者享有股东权,在规定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时,将公司财产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相混淆。二、修改《公司法》中的专家建议1.应当明确界定公司法人财产权,即公司对股东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2.应当明确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股东权,避免导致将公司财产与股权相混同,出现以公司财产清偿股东债务的情况。(建议稿第4条)3.删除“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一、行政强制措施及其特点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维护和实施行政管理秩序,预防与制止社会危害事件与违法行为的发生与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行为及财产进行约束与处置的限权性强制行为。行政强制措施具有以下法律特征:具体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根据传统的民法法人理论,法人必须要独立地拥有财产,即对其财产拥有独立的所有权,否则便无法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也就无所谓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是法人。股东投资入股所形成的财产是股份公司的基本财产,也是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的重要条件,公司法人显然应对股份财产享有所有权。而根据企业的发展历史.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股东—企业所有者同经营管理者分离开来。独资企业(公司)出资者(股东)是企业(公司)的所有者,而股份公司的股东也应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与公司同时都是股份财产所有权的拥有者,又与传统的所有权理论相矛盾。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法的一般原理,股东在向公司出资入股取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轨迹的角度,认为应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经济基础的范畴,从上层建筑领域彻底剥离出来,把国营企业改名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把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改为全民资产管理委员会,从而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体制、机制和运行方式上彻底割断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经济纽带,建立起科学的名副其实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6,(11):13-13
现在有一种这样的国企,改革以来从未向国家缴过利润(只缴税),亏了由国家财政弥补(注资输血),赢了是企业自己的。无论赢与亏,企业的经营者和其员工都享有高工资和福利。这样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性质吗?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全民的财产,个人或任何团体、单位使用进行经营生产,是应向代表全民的国家缴纳租金的。不缴纳租金不是无偿占有全民的财产吗?这不是全体劳动者为侵占全民财产的少数人无偿打工吗?全体劳动者的投资没有回报,甚至投资都被少数人侵吞和挥霍了;不但前面的血本无归,还要拿出新的本钱来供少数人无偿占有,这是不是一种严重的剥削呢?  相似文献   

14.
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认为价值和价值规律是内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东西,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始终的基本思想,即“最小——最大”理论;以资金量的多少作为划分国家与企业权限的理论;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强调提高折旧率,改革“复制古董”的理论;利润指标是“牛鼻子”的观点;生产价格和流通的理论;把计划和统计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理论;以及对自然经济论的批判和  相似文献   

15.
一、国有大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原理及运行方式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出资者所有权应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出资者所有权享有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权,选择管理者与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但出资者不能对法人财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法人财产权则表现为企业依照法律,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并以独立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这也要求企业优化财务监督机制,更好地明晰产权关系,维护受托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财产所有权、企业所有权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要素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所赋予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含义。文章认为,要素财产私人所有制和私人所有权使其所有者获得了法律上的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权利,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看来非常对称的“五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掩盖了这种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无偿占有并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个基本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企业所有权而不是要素财产所有权支配着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这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按要素分配的客体、主体和分配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要素财产所有权向企业所有权转变的必然结果。文章指出,把要素所有者与企业所有者、要素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来对于理解按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性非常重要,正是二者的差别,生产要素所有者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才导致了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经济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国家对于财产以及财产权利的体现。我国根本大法——宪法,对于国有资产所有权进行了规定,其规定国有资产为全国人民共同所有,对于国有资产应当加强管理,减少国有资产流失,进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相似文献   

18.
《工商行政管理》2012,(2):52-54
行政合同,又称“行政契约”或“公法契约”,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所达成的协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曾特别指出:“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充分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对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行政主体是法定的 ,即只有法定的行政机关才能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 ,其他机关无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 ;二是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 ,也即通常说的“依法行政” ,行政行为只能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进行 ,这是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准则 ;三是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行政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只需行政机关单方的行为即生效力 ,行政相对人只有服从的义务 ,不能进行协商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直接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四是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  相似文献   

20.
所有制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所有制的外部形式,即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二,所有制的内部形式,即构成所有权的占有、使用、受益、处置这四种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当财产成为再生产过程中实际运行的生产资料集合时,上述“四权”中的使用权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经营权。所有制结构改革,指依据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需要,对所有制外部形式及其内部“四权”间的关系作出新的处理,并将它们法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