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浩  姚振民 《经济问题》1989,(12):44-45
近一个时期,人们对于企业承包制(?)说纷云。有的人只看到承包制存在的问题,因而怀疑承包制,非难承包制,主张改弦易辙,予以否定。笔者通过对运城地区二百多个承包企业的调查研究,认为还是完善企业承包制好。首先要坚持、稳定承包制,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承包制暴露出来的严竣问题和弱点,进而总结经验,积极探求完善承包制的办法,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为了完善承包制而产生的税利分流,不仅能完善和发展承包制,而且能为深层次的改革创造条件。但在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仍很严峻,企业内外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我国多数企业应继续实行承包制,与此同时,积极扩大税利分流的试点面,以便积累经验,完善这项改革,在时机成熟时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济纵横》1990,(5):27-32
<正>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对国家与企业责权、利关系的全面调整。在责、权、利诸方面关系中,利益分配关系是核心。国家与企业利益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承包基数来界定的。因此,在“承包条例”中把“包死基数,确保上缴,欠收自补,超收分成”做为承包的基本原则。包死基数,既是推行承包制的利益启动功效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承包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弊端最突出的地方。因此,完善承包制,重点也是完善承包基数的核定、考核办法。这是关系到承包制能否坚持、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企业承包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结合点,也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结合点。只有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制,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首钢,二汽等一批企业实行承包制算起,已经过了10个年头。从1987年5月全国普遍实行承包制算起,也已经有两年多。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根据实践对人们的担心和顾虑提出明确的答案,并进一步阐明企业承包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尽管目前承包制的运行面临较多困难,机制转换也较迫切,但目前全面中止或取代承包制的时机仍不成熟,条件仍不具备。本文冷静地分析了在90年代经济发展中承包制可能带来的矛盾制约和现阶段继续实行承包制的现实需要,探寻了完善承包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如何搞好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广州市天河区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制的分析》提供了一些经验。他们是在总结承包制的利弊、借鉴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的经验和引入股份制某些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特点和优势是:1、股份合作制弥补了承包制的局限性;2、股份合作制吸取了合作制和股份制的优势;3、股份合作制实现了积极性和优越性的统一。当然,它和任何新的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集体股的存在导致新的政企不分的问题;企业股设置问题;集体股与企业股比例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优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金融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经济导刊》2007,(9):36-37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突破体制性障碍,建成国家重大政策的试验基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地区经济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将对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川渝分治后,成都市在新格局中新的功能定位和新的使命,进一步调整、完善成都经济发展战略,充分显示了成都市决策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战略眼光。一、成都应是四川和大西南先导产业的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前提。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纲要》,从成都所处的大经济区域背景,指出要“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的交通通信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15年时间。这15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承包制”,再到“股份制”,国企改革遇到了许多难题,国企经营者们时常感觉到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政策支持,缺乏必胜信心。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中豁然开朗,中央的决定为我们深化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决定》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它确立了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即调整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相结合,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抓大放小”方针的具体化.对国有企…  相似文献   

10.
李树 《经济纵横》1989,(11):34-41,19
<正> (一)1、企业承包制,是亿万中国人民总结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成功经验,在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个伟大创造。承包制在吉林省已搞了七年,全国大面积推广也两年有余。今天,又重新提出“坚持和完善承包制”的问题,不仅是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的慎重之举,也是基于对承包制实践正反两方面效应的反思。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研究承包制,寻求走出困境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已成为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走出这一步事关大局。2、关于承包制的功效,过去已经谈论许多。从基本方面来说,①承包制通过契约管理,使企业摆脱行政机构的附属状态,有利于政企职责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满足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经营规模不经济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发展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被认为是改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过去3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指出,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何在,为什么必须强调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制,而对股份制和税利分流进行试点,这是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一、为什么十四大要强调完善承包制1987年5月全国推行承包制,范围迅速扩大到95%以上的国营企业。当年扭转了企业实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景骥  温琦 《经济学家》2007,(4):121-122
1.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坚持家庭承包制农业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 我国的农业,主要是家庭承包制农业.我国家庭承包制农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探索我国家庭承包制农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立足于四个基点: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国有企业股份化全员承包初探张星峰经营者个人承包在公有制企业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以及经营者与生产者不对称的矛盾,久已为改革所关注。为此,曾有人探索过“群体承包”或“全员承包”的可行性。可惜,实践只停留在“感情投资”之类的表层。所谓...  相似文献   

15.
<正> 1985年以后,我国农业(主要是粮、棉、油)发展陷入了持续的徘徊之中,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及改革方向选择的争论重趋激烈。概括起来,争论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农业徘徊不前局面的出现与支持农业前期高速增长的家庭承包制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联系?二是家庭承包制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何在?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对家庭承包制的完善或改造将从何着手?很显然,如何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而且将直接决定着我们站在什么样的基点上构想和选择使我国农业尽快突破徘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选择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0年来工业企业改革已在实践探索中全面展开。在此期间,企业承包制做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走过了由试点到普遍推行的发展过程;其具体形式和内容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承包制成为企业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选择,也是我们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基础。北京市工业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也是如此。在经过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基本思路的初始探索阶段(1979—1982年)和以不同思路、多种形式为特征的徘徊选择阶段(1983—1986年)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长期以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式,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在继续稳定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经济体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探  相似文献   

18.
<正> 承包制是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而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曲型模式,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制是承包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普遍推广股份制,需要有一个准备阶段和较长的发展过程,有以下三种过渡构想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产权明晰化与双层股份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探索中,人们遵循着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是通过简政放权让利,硬化利益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行为合理化,但因其绕开产权界定而日益受到来自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二是把产权明晰化作为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笔者赞同这一思路。一、承包制并非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近年各种形式的承包制作为实行两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具体形式,获得了迅速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承包制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导向型体制,在实践中已暴露出明显不足。目前的税制分流方案也未能摆脱承包制的羁绊,没有从根本上完善企业财务分配机制。因此,作者提出了效率导向型企业财务分配模式,即“税利分流、还贷分渠、利润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