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法律规则视野出发,美国337调查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目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技术层面具有表面的合规性和可司法性,但从贸易政策视野出发对337条款发展历史,特别是337条款调查与历次危机中的美国政府经济政策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充分揭露了该条款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对337条款本质的多维认知有助于指导我国政府、主管机关和企业从不同层面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337条款调查。  相似文献   

2.
OFDM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ARQ的PHY-MAC跨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最早见于《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337条款"与"301条款"一起构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报复手段的"两支大棒"。对于美国企业来说,"337条款"调查程序通常比反倾销对申诉方更为有利。与司法救济相比,"337条款"证据要求更低,时间更紧,力度更大。"337条款"与国际通行规则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味突出本国利益,独断专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本质上来说,"337条款"是美国从"自由贸易政策"向"保护贸易政策"转换的具体体现,其单边贸易制裁措施的属性不仅扰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而且严重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引起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美国"337"条款之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7 条款”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一大法宝。本文首先分析了该条款的法律内涵和法律适用状况,然后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企业应对“337 调查”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337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秀健 《商业时代》2006,(4):70-71,80
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多地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基于“337条款”发起的调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最主要的受害国,该调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美的出口贸易,文章通过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解析,梳理出我国企业深受其害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冲突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调查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337调查的调查对象,严重制约了中国优势产业产品向美国的出口,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美国对中国"337调查"的案件,解读"337条款",提高对"337条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拓展应诉渠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337条款”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遭受的贸易限制日渐增多,美国企业频繁地提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条款”调查,截止到2005年5月,在US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一、美国“337条款”及其特点(一)美国“337条款”主要内容所谓美国“337条款”,最初规定于《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条,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之后的《美国1974年贸易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4年关税与贸易法》、《1988年综合贸易与…  相似文献   

9.
中美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美国337条款简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之美国系列301条款,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不为广泛熟知。但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逐步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近年来,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为由,频频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337条款调查,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在此,本文在对美国337条款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遭遇337条款调查的情况以及中国企业应诉的难点,最后在政府层面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简称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是美国对不公平进口做法提供法律救济的主要工具。337条款与国内所熟知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301条款的作用机制不同,301条款主要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由政府授权贸易代表署(USTR)与有关政府谈判,促使对方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时,采取报复性措施。而337条款,则针对侵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朱颖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30-36
自由贸易是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念。贸易自由化是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原因在于贸易自由化每年给美国带来1万亿美元左右的收益。对美国货物贸易的基本格局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美国是世界上进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进口规模比出口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享受了世界最多的物质财富;美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表明对外贸易格局有利于美国;美国进口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结合演变为美国结构性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across-the-board trade restrictions in the U.S. economy.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ported show that generalized trade intervention is most immediately affected by wealth transfer abroad through the trade balance and not by a slowing in employment growth. Furthermore, trade restri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aggregate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贸易政策的变迁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新贸易政策的基本宗旨是公平贸易和出口扩张.中关经贸摩擦的实质是美国要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良好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关经贸关系将在摩擦和冲突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Much of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focuses on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trade on aggregate 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the growth in GDP per capita. Although there is a general recognition that trade benefits consumers,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that estimates the direct impact of increased trade on U.S. consumers. We take broad measure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from three authoritative studies and apply economic principles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trade on the income of U.S. households. We find, for example, that U.S. households gained about $2,500 in 2002 from increased trade, or the equivalent of almost six percent of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in that year. We believe these results should be given weight in the ongoing debat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JEL Classification F130,F140  相似文献   

15.
近年外国企业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产品与技术连续发起狙击,引发国民对破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关注。我国《调查规则》在诉诸报复威胁措施,构成贸易壁垒的“不合理”规定以及司法审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与特点,在司法审查、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及贸易壁垒范围与可操作性方面,从国际贸易防卫法的高度对《调查规则》作出具创新意义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17.
The present article presents evidence from a sample of U.S. antidumping orders that are followed through as many as 15 administrative reviews. The decline in average antidumping duties over the course of successive reviews is entirely the result of firms with higher dumping duties disappearing from the review process (probably ceasing s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given firms surviving to be named in the next review, the antidumping duty actually increases from one review to the next.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to report di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t value of covered imports contained in administrative review repo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This article is also the first to pres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arge number of firms—more than one-third of those ever assigned a firm-specific duty—that are named in administrative reviews, but not in original antidumping ord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介英国农业发展和蔬菜供求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蔬菜进出口数量、金额、出口均价以及进口率等指标,分别从中国出口蔬菜和英国进口蔬菜的角度,对两国蔬菜贸易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中国深入开拓英国乃至欧盟蔬菜市场的主要建议蔬菜出口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在出口市场定位上考虑发挥中国蔬菜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应为蔬菜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等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危机通过对美国进口的抑制作用和对美国出口的刺激作用,改变美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将首先传导到美国的贸易收支账户,收缩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的收缩将传导到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美国的经济增长。所以,美国正在通过对外贸易输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及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双边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容量扩大、跨国公司价值链管理的需要以及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关税税率的大幅削减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规模经济和贸易障碍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