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静  沈丽娟  雷营 《华商》2008,(15):164-164
近年来,传媒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成为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重新界定的公共领域,成为大家发布信息的一个公共平台。如果互联网是这样一种公共领域,那么网民发布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对政府的公信力有何影响,政府在网络时代应该怎么处理和网络公众的关系.从而保证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张亿瑞 《中国报业》2012,(16):136-138
2007年5月,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法规,行政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构建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基本要求,公民知情权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新媒体的发展带动行政信息公开方式、范围等的变革,暴露出行政决策和行政公开等滞后引发的行政风险。政府需科学引导、借助新媒体,构建行政信息公开中的政府与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强化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王新  王伟 《中国市场》2009,(26):8-9
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或环保部门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众是环境的最大利益相关者,理应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公众应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节能减排事务进行深度参与。政府也应通过阳光政务、听证制度、舆论宣传、环境教育、反馈机制等措施来保障公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13,(20):37-39
一、行政体制改革9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认为,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上半年,国务院已对今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使政府经济社会政策透明、权力运行透明,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发展,政府公信力近年来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度话题。高层政府和基层政府公信力存在层级差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委托方的公众和作为代理方的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探析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机理,即逆向选择效应、道德风险效应和信息互动选择机制影响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机制,以此为视角探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满玲 《商》2014,(4):273-273,272
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是确保其知情权实现的有效方式。我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主要有传统途径和电子化途径两种,当前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存在渠道不丰富、结构单一化、公众缺乏主动性、获取差距扩大化等问题,应该从政府、公众、图书馆与档案馆、媒体等不同角度来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17]97号,以下简称《意见》)。此项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具体推进。为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意见》的有关精神,推动《意见》顺利实施,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问: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影响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加以重视。通过从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入手,概括出三方面因素:社会因素、政府自身因素和公众认识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即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促公信;加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以公正立公信;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履行,以服务赢公信。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公众对各种事件的舆情表达权得到极大延伸和释放,同时,大众传媒作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媒介机构,其在拥有知情权与表达权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要为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空间做好引导,但由于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滞后等原因,导致舆情引导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维基泄密事件在国际社会影响深远。维基网站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部新闻自由与平衡报道原则,它充分满足了百姓的知情权和诉求欲望。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制定的相关法律,已很难在如今的网络领域为政府打造拟态美国所利用了。政府人员的行为不端,导致公信力下将,引发网民强烈的泄密欲望。而美国政府阻止维基网站运转的行为,更是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精神相背离。  相似文献   

11.
戴苗  刘邦凡 《电子商务》2014,(12):40-41
政务微博的发展在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政务公开、信息透明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政务微博对于政府公信力的积极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带来了转机,政务微博应用的好可以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但是如果应用的不恰当,也许会出现反作用。政务微博可以强化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自身素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加深公众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这些都能够促使政府公信力得到提升。因此,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政务微博的运行,通过政务微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乡镇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组织和公众对乡镇政府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形象和产生的社会信誉在社会组织和公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乡镇政府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获得了公众的好评和认同,但是,其公信力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进一步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公信力,就必须更新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体制以及加大农民参与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马莉 《中国报业》2022,(4):58-59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自身的可信度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公众对政府日常行政行为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是衡量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标准。本文就当下地方政府对新媒体重视不足、危机处理能力弱、在线政务服务形式化、新媒体平台管理缺位、官民互动性不强、信息失真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平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给予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但又造成了公众负面情绪的扩展,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多方面的威胁。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主体,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文引入整体性治理视角来分析在传媒平台下的政府如何规避传媒平台的弊端、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来提升自身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吴智薇 《中国报业》2023,(13):54-55
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落脚点在于群众,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结果,决定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水平。媒介融合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高度发达,形成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地方政府要勇于改革创新,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刘婧 《北方经贸》2015,(4):88+92
公民的知情权保障是当代国家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国实践中知情权保障仍然存在着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完善、权利实现主体障碍以及与隐私权保护冲突等种种问题,需要我们在法律修订、统一信息协调机制建设以及群众-政府互动平台建设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愈发依赖于信息,信息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大部分社会信息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无疑是最主要的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作为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面临着对信息的辨认与分析,公众渴望了解真实可靠的政府信息。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构建透明政府,促使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本文通过对转型时期基本特征的概述,提出了转型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中国的政府透明度在不断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贸导刊》2013,(21):26-27
一、行政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要以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日,我国首部国家级信息公开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走进"阳光政府"新时代。条例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知情权"的字眼,但实际上明确了公民的知情权,它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此,公众可通过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对行政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至2013年发生的多起群体性环境事件暴露出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诸多缺陷:环境信息公开权利主体范围过窄,公开的环境信息范围单一、表述笼统、不具体,环境知情权缺乏相应的救济;学界尽管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作出了努力,但忽视了具有直接性和基层性的基层政府,缺少对地方基层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样本式实践调查研究。只有结合数据分析,才能从立法、执法和公众参与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