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税区是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提下诞生的,同时它电是我国适应当今世界投资与贸易自由化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产物。自一九九○年九月国务院批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我国现已有13个保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  相似文献   

2.
一、保税区功能与定位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二、我国的保税区在外汇管理方面享有的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全面兑现,保税区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务部8号令的全面实施取消了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的壁垒,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保税区特有的国际贸易功能,保税区贸易类企业一枝独秀的境况已不复存在。海关总署对各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允许在出口加工区内注册物流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保税区苦心经营多年所积累的物流运作功能。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中国保税区发展的途径在哪里?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审慎决策,也需要保税区开发公司层面认真思考并把握对策。  相似文献   

4.
保税区竞争力: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恩专 《现代财经》2004,24(1):43-47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保税区之间及其与其他开放区域之间,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客观分析和评价保税区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和竞争状态,对于保税区的发展和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保税区及其发展自1990年5月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外高桥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保税区有天津港、大连、深圳的沙头角和福田、宁波、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青岛、汕头、珠海、海南洋浦,其中多数已通过海关验收,正式...  相似文献   

6.
扼要论述了中国保税区成立以来的主要经济成就和经济发展优势;分析了入世后中国保税区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保税区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中俄贸易保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通过考察我国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贸易保税区的发展状况,对中俄贸易保税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中俄贸易保税区建立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中俄贸易保税区的建立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保税区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俄边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缘的便利加之资源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中俄双边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经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税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保税区物流发展落后和保税区国际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因此,建立中俄贸易保税区的对策,包括健全保税区的管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俄贸易保税区物流产业和保税区金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设和发展保税区的根本目的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特殊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保税区成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分析我国典型保税区现状,探讨保税区物流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掌握我国临港保税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临港保税区未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对我国临港保税区的转型升级发展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临港保税区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连国际公司和辽宁国际公司将在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内建立东北外经大厦,作为中国各国际公司跨入国际市场的始发港和中转站,最终发展成为开展国际业务的国内基地。为此,大连国际公司已在大连保税区内建立了东北国际经济发展公司和新通楼宇设备公司,以便对东北外经大厦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2.
金戈 《经济师》2008,(6):228-230
我国保税区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对外开放改革示范区的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从前的政策优势已经丧失。保税区向何处去、保税区的转型问题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问题。文章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现状和问题分析出发,进行了大量论证,提出各种保税区域功能应进一步整合,将“港区联动”作为保税区改革的落脚点,逐步向真正的自由贸易区迈进;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从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娜  杨明华 《当代经济》2007,(20):90-91
受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外因的作用,加上自身的矛盾加剧,已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中国的保税区面临着转型的历史际遇.文章总结了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区别,针对保税区的各种弊端提出了保税区转型的目标模式--向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区转型,并提出了实现目标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一、由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自1990年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保税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发展,但是随着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货物贸易关税普遍降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淡化。此外,对于服务贸易而言,传统的针对货物贸易的保税区政策效果有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关于“特殊经济区”的规定(第一部分第2条B),解决了我国保税区“能否”入世的问题,而其他WTO成员发展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港等)的经验和保税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则为保税区“应否”入世提供了肯定的答案。当前,“如何”人世才是保税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WTO要求按规则办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与国际惯例接轨、走依法治区之路,是保税区顺应新形势、谋求大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在分析保税区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刊信息     
中国最近制定的《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在保税区外汇管理上体现了五个方面的优惠.  相似文献   

17.
一、"入世"后保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税区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其发展模式,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不少.我国加入WTO后,保税区如何增强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作出新贡献,是广大从事保税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正在深入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税区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德雁 《经济师》2001,(11):20-21
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促进外向型经济而在国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区” ,但在功能定位上 ,一直没有明确。文章结合我国保税区的发展 ,参照国际成功经验 ,提出保税区应以国际物流区为主要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9.
自国务院从1990年5月份批准设立保税区以来,广东已设立沙头角、福田、广州、汕头、盐田港和珠海6个保税区.10多年来,广东保税区在体制创新、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加强对内对外两个市场的联结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广东对外开放组成部分的6个保税区,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充分发挥广东保税区的基本功能,广东保税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应依照国际惯例进行运作,建设成为自由贸易型的保税区,同时应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经在沿海地区兴建了15个保税区。兴建保税区的战略目标,是要将保税区作为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起点,以及率先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超前试验区。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除了充分发挥保税区的功能优势之外,同时也要求保税区的管理体制能高效率地运转,并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