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了解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提出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和土地持续利用的调控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MSPA方法提取景观核心区,基于生态评价提取生态保护极重要区,结合人工商品林、生态保护红线、公安河源头水保护区等要素叠加修正后提取宁明县生态源地。再结合其他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并结合最小累积模型初步形成宁明县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形成“一轴三核五区”生态安全格局,并就其格局提出相关空间发展建议,为地方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暖温带最年轻、最广泛、保存最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环境和生态健康情况对与其连接的水陆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黄河三角洲湿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分析其在2000—2020年的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恶化,但趋势有所减缓;生态安全指数的均值由2000年的0.602 9下降到2020年的0.558 8,评价等级由预警变为不安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是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为了确保湿地的生态安全,要合理调节压力指标,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重要支撑。为了解黔中城市群近年生态状况,本文选取2015年及2020年两期数据,对其生态格局与生态质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黔中城市群作为贵州省最具发展条件的重点城市化区域,城镇生态系统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增长185.97 km2;在经济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贵州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空间面积呈较为稳定的轻微增长趋势,增长56.22 km2。黔中城市群生态系统质量良好(多年生态质量指数为68.58),生态系统类型斑块个数减少,边界密度下降,平均斑块面积上升,聚集度指数上升,整体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5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黄河上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从空间特征上看,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上呈现高(低)集聚态势,黄河“几”字内部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土地市场化和科技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则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提出黄河流域应该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各地方政府应引进人才,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土地利用技术的改善,从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8.
文章概述了国内外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变化对水鸟生境的影响.随着对水鸟保护的重视,水鸟生境的研究和保护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文章从自然保护区湿地水鸟生境时空格局变化角度,对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展望,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力求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算了内蒙古2003-2014年的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和人均能源生态承载力,得出2003-2008年间内蒙古处于能源生态盈余,2009-2014年处于能源生态赤字的结论,找出内蒙古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可能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做回归分析,得出内蒙古人均能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怎样降低内蒙古因一次能源的消耗而带来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安全形势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此,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保证城市生态空间安全,是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滇中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对我国西南地区城市群发展建设具有重大的引领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土地利用动态测度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其生态空间时空演变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从生态理念塑造、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徐烜 《新疆财经》2010,(5):17-20
本文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分析和基层调研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各个相关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关系的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农户现有农用地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和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这四个因素显著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当前我国进行草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政府针对于当前内蒙古的生态发展实际,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建设了多项生态保护工程,在积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对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的内容及实施现状入手,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局面,从而总结出了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0年的TM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划分景观类型和选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指标,分析研究了科右中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人类经济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以草地景观为基质,草地和耕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林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甚少,反映了科右中旗农林牧不协调的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景观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PSR模型构建华池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线性规划模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为控制变量,以生态效益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约束条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显示:耕地、园地、草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应所有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应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华池县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明  永海  花蕊 《北方经济》2023,(4):29-32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其中保护草原是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总得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借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国家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生态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政策不完善、实施不到位、配套不完备、外部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局部地区依然存在草原植被盖度高度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鼠虫害增多等生态退化现象,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建议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草原畜牧业扶持政策,增强可持续性、完备性的配套政策和外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国权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20-125
新时代背景下,粮食生产稳定愈发关系到国家安全。以湖南省为对象,采用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多个尺度对湖南省2009-2018年粮食生产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其空间格局的驱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近10年湖南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在下降;洞庭湖板块的粮食产量占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②湖南省粮食生产区域差异总水平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其组内差异贡献度较高;③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不大,粮食生产呈现“东南-西北”的空间分布格局;④耕地资源是影响粮食生产格局的最基本因素,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因子是其格局变化的重要扰动因素。并就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以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运城-临汾以及长治-晋城3大核心区,集中分布在宋元和明清两个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内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表现出近水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因素和宗教文化信仰以及建筑工艺也对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