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萍 《北方经济》2014,(5):56-58
正储蓄类国债是财政部向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储蓄类国债有凭证式储蓄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其中,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至今已历时18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式储蓄国债是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经过长期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型储蓄国债。  相似文献   

2.
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德新 《理论观察》2010,(5):167-168
从1994年开始我周开始发行储蓄国债,目前已成为我国国债发行的主要形式,先后经历了凭证式和电子式形势,其中电子式储蓄国债为近几年的新品种。储蓄国债发行在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3.
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春海 《世界经济》2007,30(1):39-48
本文在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投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长周期样本中,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国内投资对国内储蓄的敏感系数较高;在分阶段的短周期样本中,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对储蓄-投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资本流动性不能解释中国储蓄-投资关系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不可分性,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促进经济新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储蓄急剧增长,投资所产生的供给又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看似悖论却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储蓄增长原因,剖析我国投资结构现状及投资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后,结合有效投资理论认为;我国应加快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的转化,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相似文献   

5.
1998年,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扭转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下降的局面,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主要特征是增加赤字,增发国债,扩大公共投资。1998~2002年的5年里,我国共发行了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国债项目投资有效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总规模达3.2万亿元。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也给了中西部地区以积极的扶持,为支撑国民经济的稳步回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用好用足用活国债资金,发挥…  相似文献   

6.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文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后,广西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文章从储蓄与投资这两个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入手.研究广西地区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现实经济中,储蓄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投资资金也未必能够顺利地形成生产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项目融资可以广泛动员和积极引导居民储蓄资金,使之有效转化为长期项目投资 有关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极快,民间拥有的储蓄、各种有价证券、现金总计已达10万亿人民币之巨,且绝大部分尚未利用.为了扩大内需,支持西部大开发,国家连续三年发行由政府担保的长期建设国债(今年发行国债的40%用于西部大开发).要知道,政府投资在任何时期都是存在的,政府投资刺激了社会总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尽管如  相似文献   

9.
消费与投资—哪个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峰 《开放导报》2001,(11):25-26
作为总需求的两种基本形式,消费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都很重要。但是,在不同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两的重要性又有所区别。第一,从短期考虑,当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促进消费与投资扩张都将有利于闲置资源的利用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从长期考虑,经济增长则要依靠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但从长期考虑,经济增长则要依靠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因此,长期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率的增加。第二,消费占总需求的大部分,但实证分析表明,消费是稳定的、变动和缓的;投资占需求的小部分,但投资是活跃的、变动剧烈的。因此,对于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国际经验表明,投资与增长是正相关的.只有高储蓄及高投资才会带来较长时期的经济高增长。第三,消费与投资并不是矛盾的,消费会刺激生产,生产增加又会扩大厂商的收益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资金积累;而当人们少消费,把更多现期收入储蓄起来并投资时,资本积累引起的未来收入增长又会使人们享有更多的消费。第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离不开消费的中介。总之,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很重要,消费的短期作用及投资的短、长期作用是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基础,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就必须依赖高储蓄和高投资。  相似文献   

10.
国债投资的成效及问题 1998-2001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国债5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预计2002年末可以完成投资总量的90%以上.大规模的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根据国家计委的估计,1998-2000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个、2.0个和1.7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2000年GDP增幅比1999年回升了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爱玲 《北方经济》2008,(10):21-22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论证消费、投资、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比较多,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还不够深入,这就使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拟梳理消费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观点,为寻求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将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量(储蓄、投资、资本积累)和质(投资效率、TFP)两类,运用1978—200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经济增长的质的因素影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因而综合起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惟独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3%的佳绩.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1998年以来我们实施的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中连续4年的国债投资,对有效扩大国内需求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其功不可没,使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稳定与生机.据统计,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2001年带动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李子慧  孟昕 《辽宁经济》1999,(10):44-44
我国社会资金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通过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完成的。这一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单一渠道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一、当前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运行及弊端在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即国有商业银行是居民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的…  相似文献   

15.
岑国荣 《浙江经济》1999,(12):34-35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是解决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把增发建设国债、扩大投资等扩大内需的措施放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把扩大投资需求继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投资变化密切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度高达99.6%。  相似文献   

16.
滕德川 《特区经济》2011,(11):158-159
传统学派一般把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平制度进行研究,较少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可以影响消费者未来预期和人力资本投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从凯恩斯乘数理论入手,结合人力资本投资,对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不同类型人口结构变动的效应入手,从理论出发,选取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投入作为影响投资、储蓄、经济增长的变量。接着选取20012013年武汉市数据,对人口结构变动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武汉市近十余年来,以人口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动对投资和储蓄的效应为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变动则刚好得出相反的结论。最后,就实证检验得出的结果,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国际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国际投资是使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纽带。从理论上讲国际投资理论主要是指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本文研究了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跨国运营的借鉴,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总量和结构上考查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外国证券投资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外国证券投资以及外债等其他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外资在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明显区别,中国主要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主要是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国证券投资,补充本国资金不足,增加本国的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刘立峰 《开放潮》2001,(7):20-20
1998~2001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国债5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投资总规模2.4万亿元,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预计2002年末可以完成投资总量的90%以上。大规模的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根据国家计委的估计,1998~2000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个、2.0个和1.7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2000年GDP增幅比1999年回升了0.9个百分点。 国债投入使政府完成了多年想做,但却没有能力做的事情,促使全社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