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郝闻 《中国质量》2004,(11):52-52
考试总体合格率比2003年提高了5.96个百分点,2005年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将于明年6月19日举行  相似文献   

3.
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其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5.
6.
7.
当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我们曾感到了一丝的欣慰,但当我们透过这些人群看其根本时,却又产生了一丝担忧,原来在他们看似“健康的外表”下,却一直都是在“带病前进”。  相似文献   

8.
在这千变万化的时代。企业经营不能一味墨守成规,而要洞烛机先,未雨绸缪。随时注意周遭环境变化,“因势利导”,才能化“冲击”为“机运”.开创新局,使企业迈向坦途。可以断言:创新经营是企业长存之方。  相似文献   

9.
人才素质测评能为企业甄别、选拔、培养和配置人才等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指导,从而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素质测评指标反映了被测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而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则是由特定组合、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联系的测评指标组成,反应了被测对象有代表性的各个方面的特征状态,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是实施人才素质测评的基础,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及时果断地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要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创新人才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应对入世人才战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是2001中国的三大喜年之一,然而入世带来的冲击波却是一个“喜”字可以形容的,且不说行业冲击,市场抢占,单是人才争夺战早已无声无息地拉开了序幕,外资公司猎寻中国本土人才,猎头公司对人才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12.
首旅集团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于2010年12月15日在京西宾馆隆重召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李震、著名劳动关系专家范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改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价值工程》2013,(26):153-15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开发学生职业胜任素质,提升其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导向,通过实地调研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胜任素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和将社工元素介入专业教育等教学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做事如做人     
陈丹凤 《河北企业》2003,(10):40-40
<正> 谈到如何用人,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说:"关键是要看一个人做人的能力与做事的能力。"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他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一个做生产资料的商人乘火车的时候遇到一个50多岁的老伯。他买的是一个底层的卧铺,而老伯是顶层的卧铺。他无意中发现老伯好像不是很方便,就说:"我是不是可以跟你换一个位子,这样你坐在下面可以方便一点。我在上面,我年轻,爬一下,没什么问题。"当时这个老伯很感激。这样交换了位子,双方在旅途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各分东西。几年后的某一天,两个人在北京路上又碰见了。北京路是做生产资料的一条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哎呦,我们好像是在火车上碰见过,上次你还让床位给我。"你到北京路来干吗?"我是来采购××生产资料的。"真是巧,你要买的正是我经营的产品。"这样,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一笔100多万的生意就轻松成交了。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抓手,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7.
18.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抓手,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上海的众多企业中,招用外来人员务工已是屡见不鲜了,因为使用外来工与使用本地工相比,有诸多“优势”:一是外来工肯吃苦、善耐劳,工种不挑挑拣拣,加班加点无怨言;二是使用外来工费用低,有部分本地工应交纳或开销的费用,使用外来工就可以“免单”;三是外来工“听话”,比较好“管理”,抗争意识不强,训骂几句也不会与“老板”来个针锋相对……。有如此多好处的务工不用,而去找哪些不听话、不“卖力”、难管理、要价高的务工,这样的“老板”不是自讨苦吃?  相似文献   

20.
入世后中国企业靠什么留住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管理》2001,(12):85-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