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王琢 《特区经济》1994,(4):7-10
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农村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不是凝固不变的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土地产权制度已和农村现代化大趋势产生了种种矛盾.出路在哪里?广东南海从1993年开始,以改革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目标铺开了164个改革试点,推行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是更具深远意义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田敏 《特区经济》2008,(12):177-178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改革最核心的问题,在改革的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温江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为切入点,围绕温江万春镇云湖天乡项目区等四个区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点,总结经验、分析可能出现的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有无进一步深化的可能,探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连续推进的办法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产权制度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制度之一,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如今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探索却还在起步阶段.文章系统提出的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是一个具有探索性质的产权制度,其尊重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市场经济制度结构为出发点,明晰产权,促进产权合理流动,使土地这一在我国极为稀缺的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且操作上化繁为简,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能否实现,而且影响着地产市场的发育、运作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的配置等。作为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则是城市土地市场运作、土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则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得到有效实现,能否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民与土地的有效结合,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青霞 《中国经贸》2010,(22):136-136
本文以马克思的土地理论为理论基础,回顾了我国建国60年来的土地制度变迁,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现状和缺陷,指出马克思土地理论对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是由于现行产权制度规定土地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种不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地位,实质上是强势集团和弱势集团的关系问题。另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导致的小农经济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动力,反而变成了一笔负担。因此,对于现行土地改革必须在完善的配套措施下,明晰土地产权,实现土地私有权。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农地证券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消极作用,阻碍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思路,并建议:继续推动和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证券化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为土地证券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国际比较,了解并认识各国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差异.世界范围内的土地产权制度多种多样,从不同的土地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这样有利于研究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度量和监督劳动的成本高昂是导致“公有公营”的土地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承包制下的“集体所有,分户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制度缺陷。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栗胜华 《特区经济》2008,235(8):170-171
目前对农村集体土地依照市场规律进行统一经营尚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明确权利归属,保障权属的稳定,分步骤、有条件地逐渐实现集体土地的流转,在强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同时,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严格限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是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权力依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政权、征地权、社会保障权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出发,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产权缺陷.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变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朱小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7):92-94,139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陈沉 《改革与战略》2012,28(9):65-68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晰.文章利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界定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文章认为,“双轨制”产权改革顺应历史要求,符合农民的意愿,能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切合农村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宁夏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成绩及问题,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征地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性、建立农地收益增长机制和加大对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土地流转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goal in China. The failure of rural land privatization has led to a low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vast property income gap between citizens and farmer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asons for property income ine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 tenure system and the dualistic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fter evaluating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 land market and the rigid nature of rural land assets, a population–land coupling urbaniz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e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land property system has externalized a high degree of geospatial and social urban and rural intertwinement. Major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situ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table urbanization) and to increase property income potential for far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