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燕 《经济师》1999,(1):102-103
明清时期,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这一时期的商业有三件大事需倍加关注:一是商业性农业的不断发展,二是地区性商业集团及金融机构的出现,三是海外贸易的继续扩大。除此之外,商业城市日益增多,商业网络更加密布,商品流通的数量在增加、领域在扩大。商业的...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商事领域由于诉讼方式在解决商事纠纷时候带来诸多困难,许多纠纷当事方转而寻求其他替代方式,这些方式被称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 lternative D 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现今比较实用的ADR包括仲裁、协商、调解、小型审理、早期中立评估、简易陪审团审判和调解与仲裁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事活动日益活跃,公司法意义上的纠纷呈上升趋势。在本次公司法修改后确立了很多新的诉讼类型,这些新的规定为股东权纠纷以及损害公司权益纠纷开辟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捷径。笔者结合律师实际业务和公司法新规定深入剖析公司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诉讼主体资格,诉讼切入点、判决如何执行等诸多方面论述。力求深入浅出,为我省企业和企业家实务操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拥有优越地理、人文条件的芜湖在全国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与商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特点.繁荣而有特色的商业使芜湖发展成为颇有个性的工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5.
从地方志书看明清甘肃的商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书是关照地方经济生活的有力材料 ,本文从地方志书入手 ,揭示出明清甘肃商业经济总体呈现缓慢发展的格局 ,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特点、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与其它区域相比 ,明清甘肃的商业经济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诸如土、客商经济实力的较大差距及其对当地经济影响的差别 ;以市镇经济和茶马贸易为主的地方商业贸易形式 ;境内各地商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及其存在的巨大差距等。这些特征显现了该地商业经济的弱态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西北一带的商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广东珠江三角洲(包括番禺、顺德、中山、斗门、珠海等县的全部,三水、新会、南海、东莞等县的大部分,高鹤、增城、宝安等县的一部份,和广州,佛山、江门等三市),是一个商业繁荣、商人活跃和商人资本发达的地区,不仅胜于本省的其他地区,而且可与苏、松、杭地区、泉、漳地区、徽州地区、潞、泽地区相媲美。其时,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畅销国内外,商人足跡遍天下,商人资本发达。为什么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商业如此繁荣?商人资本这样发达?它的发展趋势和作用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特别是对于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是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商业名称是各种商事主体在营业活动中所使用的独特称号,是商事主体营业的标号。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2款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该条款从一般民法高度上赋予这三类主体名称权,体现了我国立法上对名称权的保护,但未区分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所享有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国际商事调解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种,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等特点.而中国目前的调解种类繁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商事调解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偿性特点,对中国构建与诉讼、仲裁相对独立的调解制度,提升各类调解中调解员的专业性,以及调动调解员的积极性促进纠纷解决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清诉讼中的“依法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雄涛 《开放时代》2009,(8):83-100
明清诉讼并不以律例为准据,“庶不与律例十分相背”一语,道出了律例仅仅作为一种宽泛的制约因素而存在。“律例规避”案和“非必然因果关系”案表明,对争讼各方利益的均衡考量才是诉讼的根本准据。正是情理、律例与利益平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造成了“依法审判”的假象。在“依法审判”之争的背后,凸显的是我们对西方法律和诉讼模式的执着。实际上,确定性的保障并非只能靠“依法审判”一途,明清诉讼正是在对利益平衡的追求中实现自身诉讼和法律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正>许檀教授是一个有明确研究计划和细致推进目标的学者。自1986年发表第一篇华北商业城镇的论文《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1))以来,她已经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88年,许檀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山东农业、渔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类商品流通状况进行细致考察,描绘出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社会经济史力作。  相似文献   

11.
王金兰 《经济论坛》2004,(10):111-113
仲裁作为解决商事纠纷的方法之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商事仲裁要解决的问题是私人间的纠纷,争议双方将其商事纷争协议交第三人来裁决是司法自治的精神体现。该第三人——仲裁机构因为当事人的仲裁协议的授权而获取了裁决的权力,这种协议可以表现为独立成文的仲裁协议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一项合同中的条款的形式。所谓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12.
清代商业史研究的新成果郑雅真,林枫商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吴承明、李文治、傅衣凌、韦庆远诸先生进行了商业史研究上的有益探索,他们的研究重点或在市场,或在商人,从各个不同侧面对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商业状况进行描述和评价。郭...  相似文献   

13.
河北正定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正定山西会馆的前身晋宁庵始建于明末崇祯初年,明清多次重修,现存清代碑刻三通。利用这些碑刻材料,结合其他史料,可以大致勾勒出明清时期正定商业发展轨迹与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的情况。晚明清初,正定商业以木植与盐业为主要特色,这一时期在正定贸易的山西商人主要是平阳盐商,有明显家族特点。清代中期,晋商东伙制与会馆制均已成熟,来自平阳、泽潞、平定和汾州府的山西商人在盐业、花布业、典当业、酒业和铁业等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民国时期,山西忻州和平定商人成为主导,花布业、印染业、铁业、典当业和银钱业是山西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4.
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政治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明清政治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明清统治阶级在改朝换代之初的经济恢复政策和为了改善财政进行的赋役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长久,明清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都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压制和摧残,破坏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相似文献   

15.
杨曦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36-138
“商业能力欺诈”是商业欺诈的表现形式之一。商业欺诈是商事主体在商业活动中以商业利益为目的,采取欺骗性手段,使相对人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诚信体制建设,阻碍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为了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制定统一的《商业法》,并完善商业欺诈法律救济制度,完善商业诚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钞晓鸿先生的新著《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一书,于2004年6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该书32万余言,分上、下两卷。她是作者积10余年心血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史部分成果的汇编。上卷为“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变迁”,收录论文5篇,即:“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清代汉中府为例”、“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台湾故宫‘史馆档’与《清史稿·灾异志》”、“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下卷为“明清以来的商业、人口与农村经济”,收录论文8篇,即:“‘陕商’主体关中说”、“明清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218-219
医患纠纷具有特殊性,医生与患者之间应有一定的和谐信赖关系,但医学领域至今仍有很多疑难病症没有攻克,这给医疗纠纷解决增加了难度。一旦有医患纠纷发生,在诉讼中应注意相关法律问题。一是当事人要明确诉讼的医患纠纷是不是医疗事故侵权责任纠纷;二是当事人要明确患方与医疗结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三是医疗侵权责任纠纷的构成;四是医疗侵权责任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五是鉴定结论对认定案件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社会的根本,也是商业伦理的核心。诚信伦理是商业社会经济有序运行的核心价值,商业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诚信伦理的支撑。本文分析了诚信与商业伦理缺失的表现,辨正地阐述了诚信与商业伦理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探讨了缺乏诚信商业伦理给企业和市场带来的危害。并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制度保障、商事活动主体自律、诚信与伦理道德教育、政府表率、舆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和商业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期,也是商人文化习俗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因袭前人的遗风故俗基础上,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具有行业及地域性特征的文化习俗。开展对这一时期商人文化习俗的研究,有助于明清商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笔力和篇幅,本文着重对明清商人的经营文化习俗作一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胡兰 《时代经贸》2013,(4):174-175
仲裁作为一种私法救济的手段,在解决纠纷中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因其灵活性、保密性、终局性等特点而被当事人选择适用。然而,当今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在实践申暴露出了其固有的弱点。本文将主要针对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存在的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相关问题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