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礼永 《中国市场》2011,(22):38-38,43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的热点话题之一。我们在明确低碳经济概念、内涵和背景的同时,也提出了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策略。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污染环境和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换来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因此统一的经济发展方案很难进行推广。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天气变暖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被认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地位,它保证我国经济与环境达到双赢的目的。我国低碳经济的区域性发展措施有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归入区域管理评价体系,根据区域的经济状况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各地方优化的财税制度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迫,低碳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受国内外发展压力的影响,低碳经济在我国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区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利于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区域发展的协调,我国应缩小区域差异,实现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区域特点,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鼓励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进而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分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及原因,并从主体战略、市场与政府关系、财政投入和承接产业转移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区域发展的政策机制则是解决区域发展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深入探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刘尚钰 《现代商业》2012,(17):26-27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国际发展趋势,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对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关注,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路径就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以及减排成本,对经济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竞争优势形成和空间创新系统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北京以森林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低碳城市,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暂新的引领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规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价值。本文从温州模式的演进与内涵入手,分析了温州模式(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表征,提出了在我国入世后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应从温州模式中领会最基本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9.
《商》2015,(29)
我国疆域广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一情况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对于农村区域经济来说,其呈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受到了极大的组织。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整体水平偏低,政府农业政策倾斜、城镇化进程缓慢等各种问题。文章从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田发财 《商》2014,(39):220-2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耗能、高污染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国政府争取国际团结与合作、提升国际形象的必要战略措施。本文主要在简要分析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探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最后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乐明  范伟  丁奕 《商场现代化》2005,(31):274-275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暂新的引领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规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价值.本文从温州模式的演进与内涵入手,分析了温州模式(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表征,提出了在我国入世后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应从温州模式中领会最基本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打造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企业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谋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通信企业践行节能降耗的背景、做法和成效,探索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地区在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环境压力,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进程中,必须全方位地改造区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该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正根 《四川物价》2005,(12):2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一道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四大重要架构,它的提出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将“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列入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将从理论逐步走向实践、从表层逐步走向深入,并将会取得重大成果。如何运用好价格杠杆,促进宜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和谐宜宾”构建进程,将是我市物价部门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并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6.
徐广浩 《商业科技》2014,(20):258-25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和谐社会。当然,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已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法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大力推进经济法的建设。本文将对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当前中国社会的和谐状况、经济法和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创新进行研究,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下经济法的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促进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汝南县域低碳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产业转型、低碳技术到位困难,低碳理念尚未形成,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培育低碳产业模式,建设低碳城乡聚落,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科教文化,以促进县城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暂新的引领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规范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价值。本文从温州模式的演进与内涵入手,分析了温州模式(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表征,提出了在我国入世后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应从温州模式中领会最基本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均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侧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这两者均可以看作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乃至产业均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于诗琦 《商业时代》2015,(1):128-129
所谓"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是我国政治社会背景与国际经济形势相结合的产物,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与产业模式加快改革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深入解读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概括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难题与基本形式、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