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茹 《大陆桥视野》2014,(24):61-63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一种“重投入、轻管理,重货币资产、轻固定资产”的现象,卫生监督系统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相对弱化,这直接影响到卫生监督系统单位执法监督业务的开展、行政运转效率的提高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等方面。造成这种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目前使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为陈旧,不能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现状发展的需要;二是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积压、盘盈、盘亏处理缺乏实际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三是卫生监督单位固定资产专业性强,种类较多,人员调动频繁,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应对复杂现状。本文针对卫生监督系统单位为代表的行政事业单位,从审计角度出发,就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提出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抓住的几个关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在核算方法、管理机制及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一、广东省农村倍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1.社员代表监督的个体非经济性弱化了社员代表大会整体的监管效率。监督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称使得社员代表弱偏好于行使制约权。一般入股农村信用社的个人股金额较小(每股100-1000元各地不等)且股权分散,导致农信社的“内部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取得主导权。另外,法人股虽然金额较大但是数量少,农信社内部人容易与法人股代表“达成”某种利益上的一致,于是内部人控制的格局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多次组织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使我国会计工作在法制建设、核算制度、模式转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各级主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睛况,家底不清,调控无据,严重扰乱了经济运行质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目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会计人员虽然具有监督职责,但其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和单位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在行使监督职能的同时行使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各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不足,使会计人员自身对社会监督缺乏信心。而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决定,使会计人员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各项工作易受领导的干预与操纵,无法真正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受到打击报复。因此,有的财务人员心有余悸,怕得罪人,怕领导不信任,怕下岗,主观上不愿意监督,不敢监督,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弱化。  相似文献   

5.
略论"BT"项目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其明 《技术经济》2004,23(12):60-61
1.1BT项目主体的特征。标准意义上的BT(建设一转让)项目,其主体中一方应为东道国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另一方为投资人(私人或企业,大多数为外商企业);其中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机构或政府项目公司既是一个与投资平等的伙伴,又应是项目具体实施的监督,具有双重身份:由于在我国“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立项前要先组建项目法人单位,由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承担责任。因此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同样需要成立相应的“建设公司”或“开发公司”之类的公司来承担项目建设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张庆兵 《经济论坛》2004,(9):140-141
“小金库”是指违反《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将应纳入单位法定会计账内核算的有关收入等款项,另设账户存放并自由开支的行为。“小金库”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整个经济秩序,给社会带来了破坏性影响,弱化了国家宏观监督调控的基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严重弱化了单位的内部约束与发展机制,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对会计人员的地位问题有过一段讨论。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代表国家(所有者),又代表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搞好本企业努力工作,又要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近几年来,这一问题似已不再为人们所重视。1995年杨雄胜同志的《会计监督:世纪之交新思考》①一文引发了长达一年多的讨论,透过讨论,我们发现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问题横亘其中,仍然是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也引发了我们对会计人员地位(身份)的思考。一、会计人员双重地位源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曾经…  相似文献   

8.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外资本市场会计造假事件被频频曝光,国内的“琼民源”、“蓝田”会计造假案;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会计丑闻,使会计诚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会计理论工作者已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监督弱化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并提出强化会计监督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及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监督职能,对于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必要性。探讨了针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小金库”的界定及其资金来源分析 (一)“小金库”的界定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各种收入,或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本单位财务的资金,私存私放,  相似文献   

11.
一、会计委派制的存在问题 1.委派会计双重身份的矛盾。委派会计作为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派出人员,一方面是被委派单位经营者的助手,需要接受并服从被委派单位法人的直接领导;而同时作为委派单位的代表,又需要站在委派单位的角度对被委派单位经营者的管理决策实施再管理与再决策的职责。这样虽然会增强委派单位会计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它是指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察、督促。然而,在我国每年开展的审计中发现,违法违纪金额高达百亿元,而且逐年有所增加。虚列成本、调节利润、会计数据掺假、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计监督不严,会计监督弱化造成的.因此.就会计弱化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了对过程的控制,这里的控制,我国会计界普遍的理解是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管理对会计的客观要求。但当前企业单位却出现会计监督逐渐弱化的趋势,对企业单位造成重大影响,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春荣  刘志国 《经济师》2006,(6):177-178
随着经济日益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迈进,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日益关注。会计信息失真原因诸多,但主要是由于会计监督弱化造成的。为此,文章从宏观、微观、社会监督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并从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面阐述了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措施,以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会计监督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监督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利用会计信息,根据国家财政政策、法规,按经济核算的要求对企业、事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第二层是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会计主体行使监督职能,这种双重身份,能否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当前理论界正在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运用博弈理论对会计监督主体展开分析。一、企业监督主体的博弈分析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人的策略行为存在相互影响时的决策选择,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也就是说,一个主体,如一个人或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择受到其他人、…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总稽核应是根据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置的,是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应以现代会计理论为指导,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综合财务计划“先收后支”,财务支出“先批后用”。会计核算“列收列支”的原则,并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7.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企、事业单位或集体企业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一些地方针对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采取的一项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会计委派制度作为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叶林良 《经济论坛》2006,(13):139-140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大职能之一,其目标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质量便成为会计作用能否正常发挥的保证,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具有巨大危害,会计监督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监督和新《会计法》有着相互紧密的联系,本文将从会计监督视角来透析新《会计法》。一、会计监督弱化1.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不少企业账面上反映的资产不实、负债不实、损益不实和虚假利润的数额登峰造极,令人触目惊心。2.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6—201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代理成本角度,实证检验金融机构股权改革,特别是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机构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改革弱化了政府控股金融机构所造成的“预算软约束”,金融机构的债务治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的代理成本下降。但同时造成企业控股金融机构获取了数量更多的信贷资金,而且控股金融机构企业获取的信贷资金数量越多,过度公款消费、投资盲目扩张越严重,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弱化金融机构对控股企业的监督作用,形成另一种“预算软约束”。本文的结论表明,在我国金融机构股权改革中,仍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机构实行股权控制,同时需要金融监督部门加强对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中,针对怎样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的讨论较多,关注如何有效发挥监事会对管理层监督作用的内容却很少。对监事会功能定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监事会的功能虚化问题,普遍存在弱化甚至取消监事会监督的倾向。本分析认为,应在明确监事会代表除控股股东以外其他利害相关利益的基础上,突出监事会的监督重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从而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