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该项制度在救济受害人、惩戒加害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吸收和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探讨惩罚性损害赔偿建立的必要性及利弊分析入手,基于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有必要在消费、特定侵权、故意犯罪的附带民事赔偿领域和妨害民事诉讼领域建立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凯 《魅力中国》2010,(20):112-113
惩罚性赔偿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适用。在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以特别法的形式确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是我国民事责任立法的重大突破。而2009年6月1日起生效实施《食品安全法》则对这一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基于此,本文拟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社会功能、适用范围与条件以及不足之处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期丰富我国的民法理论,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黄邦道 《特区经济》2008,228(1):249-25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突破了我国民事法律补偿性赔偿制度的规定,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制度本身规定的不完善。在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之不足,必须对此规定做相应的修改,以适应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李乾 《特区经济》2012,(4):242-246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一些法律制度中已有所体现。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是惩罚性赔偿制度架构的基石。从古代法及宗教教义中发掘惩罚的正当性思想,大陆法系理应蕴含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补偿性赔偿的缺陷,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原因,阐释惩罚性赔偿具有的惩罚、威慑、激励等功能。此外,惩罚性赔偿蕴含着正义,秩序等法律理念,包含着促使民众为权利斗争的精神。惩罚性赔偿外在的工具价值与内在的法律价值,均体现了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惩罚性赔偿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适用的过程中却饱受争议。尽管如此,倾向法律实用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适用该制度,而大陆法系国家始终遵循损害与赔偿相适应原则。而惩罚性赔偿金制度首次在我国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出现,文章从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在产品侵权领域进行分析,包括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标准,并针对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裁判不一的现象,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不仅在于对受害者的赔偿,而且还在于对加害者的惩罚.通过对加害者的制裁,来实现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仅运用于权利义务明确、责任分明的行为;在运用时注意区分主观对错;在恶意侵害方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相当程度的后果时才能运用;在赔偿过程中,应使赔偿额度足以收到惩戒效果.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责任保险制度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制度角度,分析了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责任保险制度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即责任保险的属性和责任保险与法律制度的冲突问题,在介绍美国责任保险侵权制度成本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空间和影响我国责任保险制度需求的责任索赔基础及建立责任赔偿制度的原则,最后提出在积极推进责任保险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责任保险经营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汤二子  杨文春 《理论观察》2023,(10):101-112
在强调以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惩罚性赔偿是行政监管与司法治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制度性设计,其核心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违法行为的经济成本来保护知识产权。在市场化改革导向下,自负盈亏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既要发挥保护功能,也要防止滥用该制度而使其他企业陷入专利丛林等陷阱之中。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权益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使之竭力去追究侵犯其知识产权的行为,甚至想通过惩罚性赔偿来获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巨额收入,司法治理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后屏障,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难以确定赔偿数额以及难以拿捏惩罚性赔偿的幅度。在学术专著版权保护这一特例中,司法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却是权益人没有动机去追诉版权侵犯行为的经济责任,也就遑论惩罚性赔偿。因此,在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何充分发挥包含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内的司法治理效力,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其中知识产权权益人动机异质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惩罚性赔偿自英美法系产生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展.但就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惩罚性赔偿还未形成成熟的制度.本文先从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惩罚性赔偿形成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惩罚性赔偿形成制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权具有复杂性、综合性、长远性和潜伏性等特征,为使侵权法在环境保护上发挥作用,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制度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这可以变更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扩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以及采取惩罚性赔偿原则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柯劲恒 《特区经济》2010,(9):260-261
在金融危机下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领域,对于保护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于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为薄弱,在金融危机下更是抓襟见肘。中小型企业需要在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进行维权,但考虑到诉讼成本之高,最终所获得的赔偿又往往很低。如此一来,在资金短缺的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要做出知识产权维权诉讼的抉择,必将十分困难。这时引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凭借其威慑与惩罚两大功能,从而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发挥对侵权人的遏制、对被侵权人进行"相对充分"的赔偿以及鼓励被侵权人积极参与维权诉讼的三大作用。至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我们可以将惩罚性赔偿金分为三个部分,即被告的所得以及基于其可谴责性而给予的惩罚、对原告适度并且固定的奖励金已经原告的律师费用。  相似文献   

12.
王能武  陈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42-243
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以及其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它能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极易成为不法竞争者侵害的对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不法竞争者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为了保护权利人,惩治侵权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其中,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问题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大有必要。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朱芳 《老区建设》2010,(6):13-15
文章探讨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评析我国采纳该制度的现状并对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宁  黄学谷 《黑河学刊》2014,(11):69-71
近年来,大规模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给受害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传统《侵权责任法》体系下,探求如何给受害人全面的救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分析大规模侵权与一般侵权的不同,发现传统的侵权损害赔偿模式对大规模侵权的受害人进行救济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传统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司法救济、赔偿基金、责任保险制度、国家责任以及惩罚性赔偿等方面探究构建比较完善的受害人救济措施体系。对受害人给予更加及时全面的救济,以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提出主要是进行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但是目前以"商品价款"或"服务价款"及"相应的赔偿"原则只能适用于普通案件,而对于惩罚性赔偿案件中赔偿金的特殊性,引发的公平性问题,仍然需要进行解决。文章主要进行分析惩罚性赔偿金额的经济因素,然后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惩罚性赔偿金额的合理性,制定有效的改革方法,使惩罚性赔偿金额可以更符合人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惩罚性违约金是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而事先约定的对违约方进行惩罚的违约金,目前我国也没有明确惩罚性违约金的认定标准.文章将从惩罚性违约金的含义、功能作用、历史根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分惩罚性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定金和赔偿性违约金这几种违约救济手段,明确惩罚性违约金的定义和归责,并对在我国建立惩罚性违约金制度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人治背景下,政府对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即使要负责任,也是有限的责任.国外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年多来,在控权和保障民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文章拟从行政赔偿领域、行政赔偿程序、赔偿归责原则体系、行政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行政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因其流动性灵活性使网络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案件,在我国网络侵权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相关立法、司法却未跟进。针对这一现象,关键在于建立网络个人信息权制度。面对不同的部门法现状,网络个人信息权又该从何处着手,本文拟从网络侵权及其立法现状着手,讨论个人信息权建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吴宗泽 《特区经济》2018,(11):99-102
我国对于互联网流量劫持行为的认识并不具体,往往简单地当作一种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将其忽视。本文从其表现方式、法律认定及解决办法等角度对该行为进行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流量劫持行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建议,可在保障被侵害人受损利益得到弥补的同时最大限度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惩罚是不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引致了诸多争议.争议的缘起有其本身的历史根源、现实原因,也有理论上的一些分歧. 事实上,关于争议的惩罚性赔偿是无法彰显侵权法的惩罚功能的,而争议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无法证成侵权法具有惩罚功能. 总之,惩罚功能不应是侵权法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