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文针对长三角地区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与民工短缺问题,分析了两者通过劳动标准与劳动要素两个因素给长三角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同时认为两者使得长三角制造业投资规模、出口贸易、经营绩效等短期内发展受到阻碍,但也将有效地促使长三角制造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组织的升级,为长三角制造业再次腾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现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与“长三角扩容”同样热门的崭新课题。长三角的发展方式,要从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向区域内整体经济、社会和文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化发展迈进。而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高增值性及其高融合性,显然可以有效地促进长三角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庄荣盛 《江南论坛》2005,(12):27-29,36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民营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毋庸讳言,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长三角民营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必须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从单打独斗向区域分工合作转变我们知道,在博弈论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5.
杨建 《江南论坛》2008,(5):15-18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堪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长三角地区如何适时转变发展方式,打通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长三角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既为世人瞩目,也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示范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人均量低、增速慢等方面。研究证明,这种差距是长三角相对于珠三角在人口结构上的不优化等原因造成的。本文认为,其根源是基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所形成的“地区亚健康心态”而导致的发展观念上的落伍和发展态度上的缺陷。因此,地区政府必须以一种正确的人口观念,来构建整个地区的健康心态,进而转变发展态度,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与环太湖城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叶,我们共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中国经济的三艘航母,在当今的时代发展大潮中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世人关注长三角,看好长三角,因为长三角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谁不知道中国有个长三角? 谁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太湖? 但是,又有谁知道长三角与太湖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关系还是后天获得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抑或是因果关系?还是唇齿相依、平行不悖、辐射集聚、摩擦冲突、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定位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然而,倘若继续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理论框架,看来已很难从根本上解答这一难题了。  相似文献   

8.
运用Moran I指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长三角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现2002-2008年上升、2009-2013年下降、2014-2017年再上升的规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特征明显,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基本为"高-高"类型,南京为唯一属于"高-低"类型的城市,安徽、苏北城市多数属于"低-低"类型,苏中地区逐渐从"低-高"转变为"高-高"类型,浙南地区整体从"高-高"转变为"低-高"类型。进一步通过条件收敛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2002-2017年间长三角41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情况。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联系存在强、弱、强三个阶段。上海大都市圈内部一体化发展程度明显好于以南京为首的长三角西部都市圈。要将上海的经济能量通过南京等中心城市辐射至长三角西部地区,应依托长江以南路径与通泰扬构成的长江以北新路径,打造长三角西部增长极,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9.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超 《江南论坛》2005,(7):21-23
在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相似、产业结构差异缩小、各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与长三角实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的构想之间的冲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一大问题;长三角地区要从封闭、自我完善型的产业结构向开放型、相互依存型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其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经济总量居我国各大经济区之首,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其自然环境的制约,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响,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缺乏海洋旅游资源。舟山群岛位于长江水道和我国南北洋通道交汇的前沿,地处中国T字型经济结构的交点。拥有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和旅游资源。文章基于舟山群岛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舟山群岛在长江三角洲未来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其影响范围也已从美国波及到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拯救金融或经济计划。在这一经济背景下,探讨此次危机产生及演变的原因,分析其对我国长三角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传染渠道,寻求相应的对策,对于保持长三角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老人乡村休闲养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柏 《经济地理》2012,32(2):154-159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季节性移居乡村休闲养老,这种发展趋势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养老资源不足和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两个乡村休闲养老目的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养老目的地的形成可以分为在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上的自发模式和企业投资促成的“联众模式”两种;乡村休闲养老者群体主要是低龄老人,选择乡村休闲养老目的地时主要受目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休闲养老配套设施、生活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和目的地形象等因素的影响。季节性移居乡村休闲养老不仅可以缓解老龄化背景下都市圈不断增大的养老压力,而且可以解决乡村休闲旅游设施淡季的闲置问题,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致富和城乡文明的交融与传播。都市圈具备条件的乡村可以把满足周边城市乡村休闲养老需求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区域的协调发展基于产业的合理分工和布局,就产业协作现状分析而言,京津冀在产业协作中存在产业趋同严重、深层次协作缺乏及中心城市带动不强等问题。从三次产业分工的角度。根据区位商的理论分析了三地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协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朱英明  张雷 《技术经济》2008,27(5):8-14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城市间互动作用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其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异和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二级城市群间综合竞争力的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零途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立军  朱海就 《经济地理》2004,24(6):753-757
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是多极的,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应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城市群竞争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建设强大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浙江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崛起,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浙江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浙中城市群发展条件及现状的剖析,提出五个一体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 up policy in China, Jiangsu and Zhejiang, two provinces have got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s market transition. Jiangsu, Zhejiang together with Shanghai, have shaped China’s economic heartland—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Region. Undoubtedly, the private sector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articularly for facilitat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tunately, this ki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n by the private sector was not only restric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ut also across the country as it has been gradually extended nationwide. This paper is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sector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as and particularly trace its fantastic effects on nationw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新  薛翘 《经济问题》2012,(4):126-129
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优化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增强黄河三角洲地区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无论是利用相似系数、区位商和差异度指数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发展,还是通过结构差异度指数测算该区域产品生产,均可得出"差异度系数较低,产品相似度较高",即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显著。因此,转变地方政府观念,建立区域政府协调发展机构,推进区域企业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将有助于黄河三角洲产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首先从科技角度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科技"发展特色的战略基点:"技术-科学"和"技术-工程"双驱动策略。然后在对国外创新战略概述和国内区域创新驱动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区域发展创新三螺旋创新主体理论,基于技术科学的创新驱动模式理论提出了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政产学研合作为界面、科技创新平台为引擎的黄河三角洲创新驱动战略框架体系。并结合黄河三角洲科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