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文章综合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理论,将旅游地意象分为5个要素,将地方依恋分为2个要素,并构建了旅游地意象、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1)景观意象、设施意象、服务意象及安全意象均直接影响情感意象。设施意象与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依赖,且通过情感意象来实现。安全意象和景观意象间接影响地方依赖。安全意象、服务意象及景观意象不仅直接影响地方认同,且通过地方依赖来实现。设施意象间接影响地方认同。服务意象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来实现。景观意象、设施意象及安全意象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2)情感意象直接影响地方依赖,间接影响地方认同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3)地方依赖直接影响地方认同和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认同间接影响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文章以广东省乡村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目的地依恋与游客满意度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使用自制量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26和AMOS 24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目的地依恋正向影响重游意愿;(3)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正向影响重游意愿;(4)目的地依恋和游客满意度在乡村景观认知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文章深入探究游客旅游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可以为制定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西藏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体验自然与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游客通过自我感知形成独特的旅游意象。文章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游客对西藏旅游意象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游客感知到的西藏旅游意象集中于景观与高原特色,同时景观意象、文化意象、地域意象、功能意象、审美意象共同构成了西藏旅游意象;总体来看,游客对于西藏旅游意象的感知较为积极,但在旅游功能意象感知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从拓宽区内交通选择、改善旅游产品供给两个方面提出优化西藏旅游意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国军 《西部旅游》2022,(9):37-40+4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持续高涨,红色旅游热度明显提升,红色旅游成为近几年旅游行业的主题色。文章以201位游客的有效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红色旅游体验价值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色旅游景区体验价值的“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社会价值”等对游客的重游意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唤起游客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重要符号。但是,现有研究对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问题仍关注不足,不利于经营者理解游客的情感诉求和进一步优化游客情感体验。文章以阳关与玉门关文学旅游地为例,通过爬虫软件获取国内代表性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文本,运用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的方法探讨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文学旅游地的游客情感特征以积极与消极情绪为主,且具有情境异质性;2)游客的积极情感主要受文学作品的历史象征意义、人文景观的真实性与自然景观的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互动体验设施的多样性、讲解服务的公益性与交通服务的专业性等要素影响;3)游客的消极情感主要受文学作品的消极情感表征与场所意象、人文景观的失真与不完整、互动体验设施的过度商业化与通信网络设施的不完善、售检票服务的不便与公益讲解服务的缺失等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意象在增强游客感知、提高区分度及扩大竞争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游客凝视"的视角出发,以无锡拈花湾为研究对象,以游客网络游记及评价为研究样本,对游客凝视度高的旅游意象进行梳理分析,从而为提升拈花湾感知形象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旅游学刊》2008,23(5):42-48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意愿发生比.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宜兴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向的关系,和游客口碑效应(WOM)没有明显的关系。该结果说明了主题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是导致游客重返景区和口碑宣传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民宿产业竞相发展,导致竞争激烈,许多民宿转而以特色化的模式试图吸引旅客,或结合当地相关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因此本研究想要探讨的是,在此过程中,民宿游客如何形塑其旅游体验以及旅游意象。本研究认为旅游体验及旅游意象呈现正相关,因此为了提升旅游意象,使游客能获得更完满的旅游经验,应优先改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10.
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维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旅游目的地存在"失信于民"的现象,典型如"三亚天价海鲜事件",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并进而影响到其对目的地的旅游体验、目的地的选择,等等。因此,有关游客对目的地信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问题,在参考已有旅游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心理学与营销学中关于人际信任与品牌信任的研究成果,首先探究游客对目的地信任的维度,其次考察其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多渠道收集而来的479份实地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其维度包括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能力、感知友善与感知正直,进一步分析了3个不同维度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最后,文章对目的地信任形象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永波  李同升 《旅游学刊》2007,22(11):32-37
基于对西安市民的问卷调查,本文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角度入手,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和乡村旅游地服务质量的评价,得出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选方案.样本抽样采用随机抽样中不放回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消费前问卷(pre-test)与消费后问卷(post-test)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了田野调查(field investigation)方法和景观评价中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发现:(1)游客对乡村旅游吸引物喜好评价有明显的"回归自然"情结;(2)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硬件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较低.最后,总结得出如下优化途径:(1)近期产品开发优化途径主要从生态环境因子的营建与保护和现有产品吸引力提升两方面入手.(2)近期旅游地服务能力的提升途径主要从村级管理部门协作管理能力与硬件设施系统整治与修缮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详细描述并解构旅游意象对于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黄山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以受访者提供的照片为出发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取构念,聚集共识,绘制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研究发现: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共包括43个共识构念,其中起始构念19个,连接构念15个,终结构念9个;黄山旅游意象主要由雄奇瑰丽的山岳景观、山水之间的文化气息、苦乐交织的攀登旅程以及提供便利的观光设施构成;对旅游者吸引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分布在10个标志性游览区(点)周围,其他引发意象感知的景观分布在攀登路线以及缆车线路上。  相似文献   

13.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本文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花费-收获模型、服务绩效模型和标准模型对游客满意度做出测定和比较,并运用合图法(co-plot)分析西安欧美游客的期望和实际感知特点.结果发现:①期望差异和花费--收获模式与总体满意度显著相关,推荐率与游客满意度高度正相关,而重游意向与满意度联系不大.②根据游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及两者差异值,西安旅游的相关指标分成八类,间接反映了西安旅游业发展特点.③西安欧美游客和国内游客对旅游六要素表现出不同的评价和满意度.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不足及今后研究中应弥补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游客西湖游记的分析,发现当代游客的西湖观看主要有3种:直观下的感官愉悦、感兴生成的意象,以及对"美"的凝视。这反映出游客的西湖观看存在着历史和当代的交织,历史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继承。3种观看中,直观是基础,感兴和凝视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着对直观的超越。而产生于历史的意象观看之所以在当代能够被游客继承,是因为意象的原初视域和游客的现今视域都是开放的,双方都超越各自的界限,达到"视域融合",由此达成一个创造性的、揭示性的瞬间。与此同时,对游记的分析还显示出,对意象的感兴和对"美"的凝视之间存在有相互之间的观看循环,导致二者之间的融合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情绪体验和忠诚度是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情绪体验和忠诚度文献梳理基础上,构建了游客情绪体验和忠诚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入境游客在西安回坊旅游的情绪体验和忠诚度关系,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在西安回坊的情绪体验对其重游意愿、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影响;②入境游客在该社区正面强烈情绪体验会导致其重游意愿;③入境游客在该社区内的情绪体验会直接导致其推荐意愿,即正面情绪体验导致正面推荐意愿,负面情绪体验导致负面推荐意愿.文章提出了该研究的未来方向,并特别指出,旅游地发展应更多关注游客负面情绪体验的诱发困素及后续行为,这对旅游地营销实践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挖掘国外游客的世界遗产目的地形象认知,有助于实现旅游的跨文化交流功能和目的地的国际化发展。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为案例地,通过获取TripAdvisor网站的评论数据,从主题词、语义网络、句子情感等粒度角度,展开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形象认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包括整体形象、语义网络形象和情感形象3个维度,遗产景区的跨文化交流得到实现,积极情感占据主导,表达了国外游客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满意程度。(2)国外游客主要关注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体验、空间符号和服务等方面,同时关注敏感度存在差异,呈现出体验>景观>服务>空间符号的特征。(3)核心吸引物差异会导致国外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构建的认知网络差异。  相似文献   

17.
赵鹤鸣 《西部旅游》2023,(24):24-26
<正>江南古镇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随着夜游经济的发展,江南古镇旅游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围绕游客对江南古镇夜游的感知过程,梳理游客夜游体验过程的感知因素,并探究其关联性,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从游客夜游全过程感知、游后满意度、重游度、推荐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江南古镇夜间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江南古镇夜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类型古镇夜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的长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以山西乔家大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其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研究,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游客对乔家大院的认知局限于建筑层面;过度的商业化使游客对景区产生了抵触情绪;景区设施和服务不完善加重了游客的消极情绪。根据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几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乔家大院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集文学、历史和绘画为一体.书法景观是风景区常见的旅游吸引物.以武夷山景区为例,基于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书法景观感知、游客审美体验、游客景区地方感与满意度7个变量,构建地方感结构模型,采用SPSS和AMOS软件,探讨书法景现在游客地方感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书法偏好及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和书法景观感知存在正相关;(2)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及其对书法景观感知对审美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性,但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与审美体验不相关;(3)审美体验增强游客景区地方感,书法景现有利于景区地方感的形成;这种地方感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