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智能城市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给出改进三螺旋模型和未来互联网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总括出智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实现机制,构建了以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要素的智能城市创新创新生态系统,提出了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途径和政策保障,为深化我国城市向着国际生态智慧型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双创”背景下,深入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创业生态系统分为直接参与主体、间接参与主体、创业环境3个构成部分,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9年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较高的9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创业生态系统不同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城市创业生态系统3个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创业活力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直接主体参与度、间接主体参与度、创业环境均对城市创业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演进与完善可直接提升区域创业活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区域创新效应是创业生态系统间接促进创业活力提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本身并不适合生态系统的完善,需要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城市依赖性强的特征使每一地区城市发展,都必须处理好农村社会的关系,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作.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海德 《中国经贸》2008,(24):85-88
城市本身并不适合生态系统的完善,需要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城市依赖性强的特征使每一地区城市发展,都必须处理好农村社会的关系,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正常运作。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市创新作为准公共产品,会受到政府间策略互动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年—2019年我国246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看,以单一GDP为发展标的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不利于本地城市创新,并对周边城市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标的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有利于本地城市创新,并对周边城市创新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城市创新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对城市创新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时期看,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在2014年—2019年间更加明显;分城市等级看,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创新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创新产生不同影响。今后可通过完善财政分权体制、重视地方政府竞争示范效应、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标的、鼓励城市之间创新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针对目前城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缺乏相关研究的现状,文章选取20个重点城市,从创新投入、创新成效和高质量发展3个维度,构建重点城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聚类分析法将重点城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高—中—低”3个梯度,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重点城市的具体指数,并以此衡量天津市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蔡红 《科技和产业》2022,22(5):229-234
基于19个重点城市创新要素实际,构建创新环境、创新支付、创新动能、发展趋势、开放水平5个维度20个指标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7-2019年数据,应用全局主成分模型提取主成分和计算得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环境与创新支付影响显著;各城市重视程度提高,但得分差距拉大;城市间差异明显,各有优势。由此建议提升创新环境品质、建立全生态创新系统、培育城市创新动能、促进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鉴于当前一些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问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以山东省的东营市2007-2011年间的生态数据为例,运用TOPSIS方法,构建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营市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价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与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利用生态位模型,构建了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了江苏省13个城市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并对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值和综合评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城市聚类现象非常明显。苏州与南京为第一类城市,生态位值和综合评价值最高,有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第二类城市显现出“势”因子较强的牵引作用,尤其是在教育科技方面优势明显;第三类城市在经济发展指数、交通运输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城市竞争力较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集群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韧性。针对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以产业链理论、产业韧性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探究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机制。研究发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产业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产业协同创新亦可显著增强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从产业融合集群、产业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为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