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南方农村》2003,(5):20-20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马晓河提出,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缓解“三农”问题,目前不能采用过激的办法,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找准症结@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灵山县作为广西主要的农业县,又是“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因此,对该县“三农”问题开展探讨,有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灵山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灵山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大力调  相似文献   

4.
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到 2 0 2 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 ,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 ,“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必须选择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一、切实更新观念 ,在“三农”之外谋求解决“三农”问题之道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首要途径 ,笔者认为当推“工业化” ,即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产业化 ,或称“农民的非农产业化” ,也就是多数以至绝大多数农民 (80 %以上 )最终都能在非农产业 (工业、服务业等 )中获得稳定的就业。说到底 ,中国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 《农村经济》2003,(11):35-37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障碍”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的部分地区农业脆弱、农村贫穷、农民困苦的状况并长时间难以扭转而形成的。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但“三农”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农产品价格高、成本高的问题 ,已成为影响农产品提高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中 ,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外部运行环境不佳、内部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乡镇企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城镇化问题有待解决 ;乡村负债问题严重 ,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困难重重 ;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几千年来,农民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史是一部地主与农民争夺土地的斗争史,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农民打交道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本着借鉴国外类似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相关的政策制订者提供决策思路,为海内外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的宗旨,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The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和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农民收放增长缓慢等。形成“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和农材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以及农民化素质偏低等,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的农情以及丰富的实践探索,决定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应该能够做出特殊的理论贡献,并形成和确立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与话语地位。本文首先基于研究对象(农业、农村、农民)性质的差异,分析了"三农"研究话语表达所存在的描述现象化、议题离散化与分析碎片化问题;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回顾了"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演变轨迹及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学术繁荣"背后所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对"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现实进行反思,从研究边界与知识分工的角度,阐明了农业经济学与农村经济学的话语定位。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研究及其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问题导向与研究范式。提升中国"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需要从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遗产与现实价值、情境依赖与知识创造、反常现象与独辟蹊径、学术规范与思想碰撞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地位 (一)“三农”问题的概念。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但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破解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必需标本兼治,宣传农民,营造气氛,鼓励全面建设小康;调整思路,统筹城乡,积极实施政策倾斜;深化改革,开拓市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纵横合作,各方协力,助推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系统学习和回顾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创新:做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判断,为制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地位;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终结了2000多年来的种田纳税制度的历史: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做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这些重要理论和政策创新,是推进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利益集团视角的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本文主要运用利益集团相关理论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廓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利益集团、尤其是农业利益集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组建农业利益集团在农民维权、矛盾疏导、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治与经济意义,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萍 《中国改革》2003,(10):56-56
李昌平小档案:1983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全过程。2000年3月,致信朱总理,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朱总理两次批示,李昌平也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2001年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任记者、编辑、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村》2003,(6):50-50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的“三农”问题最近刊登文章认为:“三农”问题难在两个最基本的矛盾上,第一个是结构性矛盾。现在中国工业化程度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城市化水平却只达到37.7%,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10.3%。农民比重大,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这是“三农”问题症结所在。第二个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矛盾。在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中,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就业严重不足,城乡居民发展机会不平等,加剧了城乡结构失衡,城乡关系严重扭曲,城乡经济难以步入良性循环。“三农”问题难在哪里?@平…  相似文献   

17.
对"三农"问题与出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历史的沉淀,是客观和主观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敏感性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化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产品竞争力弱、城镇化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不良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辉 《农村经济》2003,(12):10-12
一、“三农”问题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滞后环节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指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 ,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与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相比 ,存在较大差别。要实现这一目标 ,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其中 ,主要是“三农”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特…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农村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政府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政府服务体系.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保障。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为“三农”提供普遍服务以保障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