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农业的提出,是同近十年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就是说,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的必然性.一句话:搞开发农业是出于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改革的前六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39.3亿斤,上升到1984年的815.9亿斤,先后突破了700亿斤和800亿斤大关,接连上了两个台阶,而且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长期为之困扰的温饱问题从此得到基本解决.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到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下降到775.6亿斤,主要经济作物如油料、甘蔗,棉花产量也不稳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新阶段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如下: 第一,我国农村从农产品长期短缺发展到了已能自给有余,广大农民已从满足温饱的需求向小康型转化。几年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粮食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长到1984年的8,142亿斤(1985年为7,580亿斤)。同一时期,棉花从4,334万担,增长到12,154万担(1985年为8,300万担);油料从10,436万担增长到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到威海、龙口等八个县、市、区就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如何稳定粮食生产的问题和对策作了进一步探讨。 一、烟台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后,烟台地区一直是山东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198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2.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1984年、1985年连续两年下降,且幅度较大,1984年为72亿斤,1985年又降到57亿斤。1986年略有回升为60.3亿斤。据调查分析,粮食产量下降除受自然灾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扭转了我国农业长期缓慢、停滞的被动局面,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数年超常规增长。从1979年到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了4000亿公斤大关,全国人均粮食接近400公斤,基本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世界上虽然还属于较低水平,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是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反思农村粮食生产问题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自1984年获得8146亿斤的快速发展之后,从1985年开始连续三年处于徘徊状态,以至到1987年仍未达到1984年生产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股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营管理》2008,(1):18-18
2004年到2006年,粮食总计增产1335亿斤,2007年粮食产量有望超过1万亿斤,这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1万亿斤。经济作物中的园艺产品出口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1月至9月,出口创汇超过70亿美元,超过水产品,成为农业创汇的第一大产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形势与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势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连续六年的高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1985年以来,在农村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种植业、尤其是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明显下降,继而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减缓,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停滞、徘徊,形势严峻。 首先是粮食生产,1985年减产564亿斤,1986年回升了248亿斤,1987年可再回升200亿斤左右,但是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水平均未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生产自1980年以来,一直是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到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8146亿斤,比1978年的6095亿斤增民33.6%。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减产500多亿斤,这引起了许多关心粮食问题同志的震动和不安,议论纷起。究竟如何看待我国粮食的增长与波动,决定粮食增陡与波动的机制是什么,应采取何种控制方  相似文献   

9.
一、势在必行:粮食生产发展基金的建立改革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底到1984年,粮食生产高速增长,总产量接连登上了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阶,全国人口平均占有量从长期徘徊在300多公斤,跃进到近400公斤.自1985年以后,粮食生产步入第二阶段,高速增长的势头嘎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步履维艰的局面.198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84年陡减6.9%,1986年和1987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1984年的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8,14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88年仍未达到最好水平。粮食生产症结何在,前景如何,乃是自上而下所关注的问題。本文以近年粮食涨落情况为背景,拟就粮食价格问题对粮食生产新拉力进行探讨。 1.对1985~1986年粮食生产的评价——后劲不足的农业受到了价格因素的制约对于1984年以前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公认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提价两大因素拉动的结果。回顾1985~1986年的粮食生产,原来两大拉动力释放的能量已大大削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 ,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 1 984年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此向世界宣告 ,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之后 ,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稳步发展 ,先后迈上了 450 0亿公斤和 50 0 0亿公斤两个台阶 ,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从供求关系来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 ,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984年以前为第一个阶段 ,粮食长期供不应求 ,发展农业的根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 984年至 …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长期粮食政策的探讨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硕 《中国农村经济》1989,(12):15-21,34
制定我国的中长期粮食政策,首先要从八十年代中期粮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预测到本世纪末的粮食发展趋势。 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产量4亿吨。1985年粮食大幅度减产,1986年和1987年的粮食总产量虽有恢复,但1988年又减产,已连续四年徘徊在1984年的产量水平线之下。然而,粮食消费量自1984年以来却大幅度直线上升。1986年的基本粮情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1996年粮食产量达9600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都成倍地增长。农村经济全天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快速崛起。农村社会总产值较之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30倍左右。非农产品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70%。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一、最初的印象1984年全国有8个省需要调入粮食,福建是其中之一。198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为155亿斤(粮食厅预计),人均占有粮食573斤,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67斤。如按人均消费原粮700斤计算,全年社会用粮约190亿斤,供需缺口达35亿斤,占全省自产量的22.5%。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粮食产量只有226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仅209公斤。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道急迫课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采取改革土地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粮食流通制度、取消农业税、对粮食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和“七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 1、本建议所说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十一省、自治区、地处我国边疆,聚居着我国78%的少数民族,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农村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多的增加。1984年农业总产值752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7%,年平均增长8.9%;粮食产量2003亿斤,1979—1984年平均每年增长3.8%,(比1953—1978年的2.5%快);人均粮食产量678斤,比1978年增加110斤;平均每个农民纯收入280元左右,比1980年增加110多元,平均每年增加28.5元,也大大多于过去。但是这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村经济商品率很低,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交通运输不便,农民收入还比较低,目前全国约有五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其中约三分之二集中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更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到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2万亿斤.比七十年代初翻了一翻,城乡粮食消费需求也增加到9400亿斤,然而却首次出现了粮食供大于求的可喜变化,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粮食问题,开始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8.
一、调整现状回顾建国 50年来农业发展历程 ,我市共进行了四次比较大的农业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 60年代初水稻单季改双季 ,双季稻面积由 2 1 0万亩增加到 3 1 0万亩 ,稻谷产量由 1 5.6亿斤增加到 2 1 .8亿斤 ;第二次是 60年代末水稻高秆品种改矮秆品种 ,稻谷产量由 2 3 .9亿斤提高到 3 0 .9亿斤 ;第三次是 70年代末常规水稻改杂交水稻 ,稻谷总产由 3 8.4亿斤增加到 51 .8亿斤。上述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年代进行的 ,其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 ,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第四次结构调整是从 90年代以来 ,调整的重点由原来追求产量的提高转移…  相似文献   

19.
陵县地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近几年来,该县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2.97亿斤增加到1985年的6.8亿斤,人均占有粮食从608斤上升到1332斤。同期,作为商品出售的余粮上市量逐渐增加,粮食供求关系缓解,农村集市粮价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集市粮价上升的背景和原因1981—1985年,陵县农村集市粮价稳中有降,在一个自然年度内,从高—低—高,呈周  相似文献   

20.
198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7745.6亿斤,人均770多斤,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农业该怎样发展?粮食如何转化?结构如何调整?我们认为,应该在稳定或基本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国农业的“四大革命”,打破目前的种养格局,实现农业的根本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