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简讯     
据调查显示,许多遭受过网上银行欺诈或者其他欺诈遭遇的企业银行顾客倾向于更换银行。  相似文献   

2.
正欧洲央行于2014年2月发布了第三期《银行卡欺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单一欧元支付地区(SEPA)中23家主要的银行和卡组织提供的基础商业数据,包括4B、美国运通、法国巴黎银行、欧洲万事达、JCB国际、欧洲VISA等,内容涵盖区域范围内各国银行卡欺诈案件数量、欺诈交易额和交易总额等。无卡交易欺诈态势及对策银行卡欺诈总额整体水平有所上升。2012年SEPA区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欺诈后续处置是指银行针对外部欺诈所采取的事件分析与追踪、风险防控与化解等系列处理措施,是反欺诈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从面上打击、震慑欺诈犯罪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管理者都应重视并持续强化此项工作。本文简要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反欺诈后续处置的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特点及相应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银行外部欺诈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的特点,深入分析其成因,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断提升银行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的能力。本文对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信用证欺诈行为的特点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鹏举 《新金融》2001,(3):26-27
信用证是银行在一定条件下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结算方式,因其有银行信誉的保证而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采取的支付手段。然而,基于信用证结算特点的专业性、局限性与灵活性、常会被不法商人利用,大肆进行欺诈活动,使银行、企业的信誉、资产蒙受损失,并直接危及社会的信用体系,影响经济活动的进行。因此,反信用证欺诈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遏制信用证欺诈保护银行自身利益的救济措施,信用证欺诈中的银行拒付权,已在许多国家的法律实践中得到了确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欺诈例外理论和默示条款理论,但基于银行在信用证制度中的地位和信誉,在实际业务中银行的这一权利应当谨慎地行使。同时,我国相关规范信用证欺诈中银行拒付权的规定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陈标  郑玮剑 《金融纵横》2011,(10):59-6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交往中最被信赖的结算方式,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血液”,但与“独立抽象性”和“表面一致性”两大信用证鲜明特点共生的内在弊端和一系列外在因素,造成了信用证欺诈阴霾始终无法消除并威胁着业务发展,本文试图从研究信用证欺诈成因着手,解析欺诈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对银行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卡的申领、发放、交易过程中,由于客户、特约商户以及银行对风险认识及防范上不足,致使银行卡欺诈纠纷时有发生,欺诈手法不断翻新,范围不断扩大,在给客户和银行造资金损失的同时,也给银行的声誉和银行卡的推广带来影响。笔者通过对当前银行卡欺诈纠的调查分析,试图从国内学者较少涉及的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银行卡欺诈的风险和交易主体责任,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维护交易主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健康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健康险欺诈的存在阻碍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使用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构建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调查成本之差越大,使用人工智能成本越低,保险公司越倾向于使用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提高健康险欺诈的伪造成本,并对健康险欺诈现象进行相应惩罚,能有效防范健康险欺诈现象。进一步,本文发现提高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既能促进保险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又能减少健康险欺诈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银行业正依托信息科技、数字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但针对银行和以银行为资金转移渠道的欺诈犯罪也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威胁了银行的经营发展.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反欺诈的现实意义和内外部困境的基础上,深度解析了近几年农业银行反欺诈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法制环境、鼓励技术输出等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能保证贸易交往中付款的安全,解除买卖双方不信任,并提供融资等多种便利。但同时信用证欺诈也时有发生。银行坚持单证表面相符是审单和付款的唯一条件,再加上其他辅助因素,使信用证的使用为奸商和非法犯罪分子的欺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应该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立法;鼓励采用电子提单;国内加强反欺诈立法和执法等途径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七八年前,就有专家分析预言:随着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与金融体制的新旧交替,中国将成为金融欺诈实施的领地,成为金融欺诈侵害的主要目标。这些年来,我国境内发生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融欺诈案件——从信用证欺诈到伪造、假冒票据;从引资诈骗到恶意透支等——及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与严重后果无不明证着:目前我国的情形不幸为专家的预言而言中。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欺诈是指信用证受益人利用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和单据交易原则 (即《UCP5 0 0》所确立的信用证是独立于其所基于的商务合同之外的自足的法律文件 ,银行只审核单据而对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或服务不负责任 )所带来的弊端 ,伪造与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据 ,或装运与单据描述不符的假冒、伪劣货物而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信用证机制被认为是国际商业界的天才创造 ,它保持了信用证的流通性。对受益人而言 ,信用证与现金几乎毫无二致。开证行向受益人开出信用证就等于把现金放到受益人的口袋里 ,开证行的付款是终局性的 ,不得行使追索权和抵…  相似文献   

14.
信用评级过程中商业银行单靠数据清洗无法根本剔除蓄意欺诈性数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设计专门的系统和模型,以便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数据欺诈行为。分析财务数据欺诈的类型.选取判定数据欺诈的指标,设计数据反欺诈模型系统,整合相应的业务流程,为商业银行实施评级系统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前给银行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风险之一,外部欺诈风险的涵盖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据国外研究机构统计,欺诈风险每年导致银行损失金额高达735亿美元,国内银行每年欺诈风险损失金额也达上百亿元。为了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欺诈风险形势,工商银行不断探索建立新型风险管控体系,自2008年起,陆续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业务领域开展反欺诈系统建设,并于2016年启动企业级反欺诈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信息共享、技术共用、欺诈共防、步调共同”的企业级反欺诈管理平台,实现覆盖全集团、全产品、全渠道的欺诈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管理,助力构建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的集团反欺诈工作体系,维护客户资金安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6.
黄霞 《武汉金融》2005,(5):16-17
信用证欺诈案屡屡发生,原因何在?企业及银行应如何应对?本文阐述了信用证欺诈的方式及成因,并提出了有关应对欺诈的防范和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反欺诈工作的基本情况,研究解决反欺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反欺诈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笔者对30家省级保险公司及其所属下级公司的反欺诈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反欺诈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按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断完善反欺诈内控与组织管理水平,反欺诈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管控能力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康滨 《新金融》2008,(11):35-38
银行业的欺诈是指银行的员工、客户或第三方,单独或与他人联合,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不正当的好处或利益,造成银行财务或其他方面损失的行为。国内商业银行应强化内部欺诈风险管理、加强外部欺诈风险防控、构建欺诈风险管理系统、实施欺诈风险监督检查等,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从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合同,银行据单证相符原则付款是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具体体现,然而信用证欺诈正是在这种付款独立抽象于现实买卖活动之外的结算模式中产生的。有关信用证案件的发生,已说明信用证支付方式并非尽善尽美,实践中欺诈行为大量存在,银行拒付等行为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内容及效力,并分析了基于独立抽象性原则产生的信用证欺诈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