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在综合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定义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影子银行分外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两部分,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测度,得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规模都在不断扩张的结论.为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必须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控制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循序渐进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0—2014年间我国27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当前金融体制下,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本文建议:一是建立独立的金融协调部门,弥补分业监管的监管套利;二是要建立防火墙制度,严防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传染;三是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影子银行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6.
《武汉金融》2019,(8)
本文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进行测算,并利用73家上市及非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影子业务对商业银行全样本数据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效果明显;随着银行影子业务规模的扩大,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的幅度增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子银行促进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综合来看,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时,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其开展影子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同时对于规模较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而言,应严格控制其内部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防范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市的商业银行和代表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Co Va R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考虑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后,商业银行的风险值将明显增大,而且各影子银行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强度尤为显著,对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较小。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风险存在正向的贡献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对商业银行风险存在负向的贡献性,不良贷款率却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成正相关,而且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构建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辩证分析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影子银行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开展全面竞争或全面合作的策略均非其最优选择,双方有限度地开展合作才是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在监管不到或仅受较少临管的情况下,提供民间融资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证券市场融资、企业股权融资、变相的金融绀合产品与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信用中介链分类的视角来综合地看待影子银行系统.影子银行系统是历史的,证券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影子银行系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证券化阶段和证券化阶段.在此两个阶段,影子银行系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相同.总体上看,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加剧了信贷市场的竞争,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而且在证券化技术普及推广过程中,影子银行系统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商业银行或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其中,转变商业模式,成为证券化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为进行监管套利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业务.影子银行不仅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商业银行与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本文使用2007-2020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适度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才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因此,本文认为应中性看待影子银行发展,维持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死灰复燃,引导低风险影子银行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信用中介链的分类来提供一个综合性地看待影子银行系统的视角。影子银行系统是历史的,证券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影子银行系统划分为两个阶段:前证券化阶段和证券化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影子银行系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相同。总体上看,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加剧了信贷市场的竞争,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而且在证券化技术普及推广过程中,影子银行系统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其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商业银行或主动地或被动地融入其中,转变商业模式,成为证券化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16.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之外,从事与商业银行有关的业务,但是却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统称,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及正负面作用几方面简要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学界和社会公众再度提高对金融监管与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视。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在给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影子银行对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基于信用与宏观经济学理论并利用中国化宏观数据进行论证,将市场利率划分为商业银行体系利率与影子银行体系利率并以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的总体利率,以一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影子银行利率,以市盈利率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实际利率,并利用线性回归给出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也给物价和金融稳定施加一定的压力,在短期内会加快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