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印度洋战略"的目标、进程、实施路径、前景与跟踪评估等。具体包括:印度洋资源开发、印度洋通道安全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别从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分析和探讨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分析中国印度洋战略对中国能源开发和海上运输通道的影响;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大国和地区因素对中国印度洋战略的影响,提出促进建构合理可行的中国"印度洋战略"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印太"或"印太亚洲"作为一个地缘学概念开始流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印太"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地缘战略构想,或者是一个正在设计之中的地缘战略体系。美国的"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主要关注的是地缘政治安全或者军事安全,而不是该地区的地缘经济整合和经济繁荣。中国在美国"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中处于一种"他者"的地位。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与本地区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中,印度是该战略构想的"关键";但在印度的"印太"概念中,不仅有地缘政治因素,而且也有相当重要的地缘经济内容。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更欢迎地缘经济意义上的"印太"概念。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推动"印太"地区进入"印太时代"。  相似文献   

3.
傅正 《开放时代》2018,(6):127-143
近代地缘政治学无疑起源于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其中19世纪英、俄两个欧亚大国的交锋使地缘政治学获得了全球性的视角。麦金德的学说正是这种全球性地缘政治的产物,其价值在于毫不掩饰地向世人展现了海洋文明的政治品性。施米特、彼得罗夫等人的回应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地缘战略也与政治哲学休戚相关。尤有进者,这种政治品性颠倒了中心与边缘、文明与野蛮的位置。认识到这点对于中国建设自身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5.
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70年代以后30年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後,由于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显,各国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世界石油地缘政治主旋律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石油输出多元化、石油需求多元化和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的多元化,引发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这一大调整不仅体现在俄罗斯、中亚和西非等新石油储产中心的开辟,还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包括需求激增的拉动、供应风险的激励、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各国政府的推动和新技术的保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的阻力主要来自美国,因为美国将控制石油资源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并且以种种借口遏制其他大国获取石油资源。但是,世界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封美国石油霸权的制衡是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共同意愿,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将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治合法性、政治正当性与政治义务,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政治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相对;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正当性相互区别;如果把政治合法性当作了政治正当性,就会否认政治合法性与政治义务的相关性;政治正当性和政治义务是无关联的.单纯归纳理论会比较抽象,结合现实例子能够更好解释三者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住房"限购令"的基础上,对合法性、正当性和政治义务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分析住房"限购令"所体现出的合法性、正当性与政治义务的政治哲学内涵,把这三者的关系更加清晰地阐述出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还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上都具有创新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逻辑性结果,也是在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作出的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而不同"和战略智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性选择。这一构想有助于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崛起新路径,同时也为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参与全球体系重塑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打开了便捷之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可能使美国在中国经济外交与外交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弱化视中国为安全与战略"威胁"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和平转移与全球体系的和平转型。在此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无疑有助于打破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形影相随的宿命,对推动全球力量的和平转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地缘政治、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等方面内容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学者们对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石油地缘政治的内涵、演变轨迹、发展现状和中外石油地缘政治关系来展开的。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大国之间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合作依然是一种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陶峰 《经济师》2009,(12):11-12,15
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石油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他任何原材料所无法企及的。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0%,随着几内亚湾地区海上石油资源的发现,非洲的地缘政治价值日益凸显,在全球新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能源领域里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些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中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变数较多。形势复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缘政治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缘政治的概念,然后具体分析了地缘政治因素对我国石油企业投资非洲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10):204-208
<正>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黑天鹅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国家间、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转向,以及双边、多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需要我们拓展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提升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增强对不断涌现的地缘新问题之解释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理论智慧。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起源于社会学,并逐渐渗透到各个社会科学.地缘政治是从地理视角来探究国家间各种关系,这与社会网络分析对“关系”的关注非常吻合.介绍了社会网络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点通过文献梳理总结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地缘政治研究中的应用,发现已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用社会网络分析定量、形象地刻画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网络与其动态变化;②分析不同网络带来的效应以及对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等.相对国外而言,国内在此领域研究尚显不足,未来可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南亚地缘政治在古代时期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南亚地缘政治自成一体,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长期四分五裂的地缘政治格局;短暂大一统的地缘政治格局;来自西北方向的游牧民族对南亚地缘政治进行过一次次的重新塑造;地缘政治中心始终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  相似文献   

14.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政治的主要职能和实践范式也不断地发生改变。在当前环境危机严峻,现代技术面临诘难,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出现严重冲突的情况下,传统政治实践开始走向生态政治实践。通过改进现代工业技术的"人类世"范式,努力克服现代工业技术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与人的危机,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生态政治实践的主要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6.
企业政治战略主要反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把政府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的外部政治环境和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关系日显重要。而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对企业政治战略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分析,从而影响了对企业政治战略研究的推进和发展。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首先指出了一个更广泛的企业政治战略概念,即将媒体、专业学者、社区公益团体等社会利益相关者也纳入概念中,然后依据制度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从企业动机和反应方式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政治战略的概念,并且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了企业政治战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假设,这四种类型分别为:反应型政治战略、预期型政治战略、防御型政治战略和前瞻型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7.
2014.06《印度洋经济体研究》是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RIIO)编辑出版的国际问题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以国际性、学术性和战略性为办刊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共同发展。主要栏目设有战略与安全、世界经济、区域政治、区域经济、地区国际关系、智库观察等。  相似文献   

18.
此次国际油价连续下跌,与供需基本面失衡有关,但地缘政治因素推波助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从长期看,石油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所谓"低油价时代到来"的判断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的如期通车结束了占全国八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明显加强了内地与青藏地区在人流、物流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大幅提升青藏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带的热度与潜质.从更加广阔的范围着眼,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也为建设通向印度洋的新的国际战略大通道奠定了现实基础,为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类资源,突破当前困扰国家经济、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提供了现实可能,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的国际影响也势必随着贸易额的稳步增长而不断加强,并有望由此改变南亚地区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财富,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能源我们就无法生存。进入21世纪,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能源资源匮乏进一步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冲突的重要根源。伊拉克战争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石油地缘政治背景。确切的说,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纷纷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战略武器,谋求为本国获得更多利益和实惠,增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