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由"多元"和"转型"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大国综合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单纯的比较优势,它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大国综合优势出发,可以较好地发展大国的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外贸竞争力。大国综合优势超越了比较优势,成为诠释中国经济竞争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运行。宏观调控的侧重点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稳定物价总水平。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和实现经济再平衡的艰巨任务,市场导向型经济结构调整时代到来。要实现中国经济再平衡、从"赶超经济"向"大国经济"迈进需要国家竞争战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12月中旬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被誉为是两国之间在经济问题上洽谈的最高规格盛会。“推动解决中美双方包括汇率在内的广泛经贸争议”被认为是这次对话的主题,而包括美国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美国财经高官相携访华,也使这次会谈备受关注。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两个大国的直接磋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初提出的概念所指的,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样一种已经延续多年的现象: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迅速增长、相应积累了  相似文献   

4.
独特的地理结构、摆脱殖民统治后的独立安全意识、业已建立的"逐岛防御体系"是构成印度尼西亚新时期海洋战略三大内在支柱。应对周边冲突、抵御域外势力渗透、预防跨国恐怖主义是印度尼西亚新时期海洋战略的三大外在目标。印度尼西亚海洋战略三大内在支柱和三大外在目标的现实运作,构成了印度尼西亚强化海军、支持东盟、慎对域外合作、坚持大国平衡等海洋战略原则。这些战略原则总体上支撑了印度尼西亚面对南海争端、域外大国压力相对独立且公允的国策路线。  相似文献   

5.
国家石油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东 《经济师》2010,(3):85-86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但是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直接考验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影响国际油价的最根本因素则是西方大国和国际大资本对油价的操纵。文章认为从国家战略与经济安全上考虑,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争取石油定价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经济全球化往往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谁把握住这个机遇,谁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车"。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德国,20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90年代以来的中国和印度都处于这个时期。但是,这场金融危机改变了大国博弈策略。如美国短期采用量化宽松和扩大出口,中期推动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长期谋划与发达经济体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竞争中性。这将改变经济全球化多边协议性质,转向排他性区域化、保护主义本地化、政治军事集团化,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在全球规则变局中,中国如何应对是个大问题。全球化环境仍是重要战略期还是机遇已不再,中国是做一个负责任大国还是被边缘化大国,中国是谋求全面对抗还是开放合作,需要作出选择并制定应对策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亮剑",是实施超越零和博弈的战略,把握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和规则变局的挑战,转化为全面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新一轮高标准改革、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我国建设成为高收入大国、开放大国、贸易强国和全球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上有所专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战略由过分倚重服务业向"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转变。为促进本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以技术进步战略为主,以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辅的策略。当前,对于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增强并逐步在亚太地区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国为制约中国实力的崛起,实施了包括"重返亚太"、"亚太战略再平衡"等内涵的亚太战略调整,意图在亚太地区重新塑造其领导下的新秩序,而美日关系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上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时代背景、布局和内涵、实施途径,重点分析了在亚太战略调整视野下美日关系的战略博弈,即美日同盟所进行的新一轮战略性调整以及所面临的困扰因素,并就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府去年提出"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方案,大力发展核能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韩国政府认为,核能价格低、排放少,既能帮助韩国摆脱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也能成为引领韩国"绿色增长"的新动力。与美国、法国等核电大国相比,韩国的核电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茜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78-179
奥巴马上任后开始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手段处理亚洲事务,努力寻求大国之间的平衡,积极拓展非传统领域的合作空间。美国新东亚战略是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东亚政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需要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几十年来,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格局。由于世界政治进入激变期,而且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使得大国博弈进入了关键阶段。各种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突发,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功能;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的全球战略收缩政策如贸易保护深化政策、限制难民政策、减税政策、有条件重返TPP政策等不断推进;朝鲜半岛局势逐步缓和;中东大国争夺日渐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选择从开放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完成了从"封闭弱国"向"开放大国"的转变。无论是贸易依存度、外资占比等指标,还是技术进步、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外部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变化都可能通过某种渠道对国内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无论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增长波动,还是全球再平衡、国际金融货币稳定,都必须考虑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金砖四国都是大国,近年来都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大国经济现象";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所谓的"中国奇迹"。对于这种大国经济现象及其增长源泉,国内学术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是技术进步,有人认为是制度改革,也有人认为是资源依赖。  相似文献   

14.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最初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设立,2009年因美国宣布而加入备受瞩目,迅速成为亚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合作机制,中国作为亚太区域影响力的大国,因多种原因未被邀请加入而面临巨大挑战.在2016年11月21日,新一届当选总统特朗普对外宣布就职首日即将施行的六大行政措施,包括发布关于美国退出TPP的通知,TPP未来发展动向呈现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转变,以及TPP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潜在影响,密切关注TPP最新动向,积极应对,努力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中国对策:一种政治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争论与战略博弈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内涵与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的国内调整与国家间调整,认为寻求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平衡和主要相关国家之间调整成本分担的平衡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晓君 《经济》2013,(7):124-127
东盟对外政策的形成机理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已成为世界上成功的区域组织之一。通过创造性地运用"东盟方式",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小国联盟的形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成果。客观情况:小国联盟东南亚国家多为小国,历史上常在大国之间求生存。二战之后,东南亚  相似文献   

17.
黄群慧 《经济研究》2021,56(4):4-23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阶段后的高水平的自强自立。一是提出了"阶段—模式—动力"的三维理论解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中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的、突破"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种经济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围绕着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现代化战略;二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战略,实现从成本驱动、出口导向、高速度工业化向创新驱动、内需导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三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加快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美矛盾日益加深,如何突破美国的遏制以获得自身的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地缘战略的核心。在来自美国的共同压力下,提升与地区大国印度的战略合作,并建立一个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合作机构,既有助于突破美国的遏制,又有利于周边环境的安宁稳定,从而对中国在中亚、南亚和东亚的具体战略安排带来积极作用,符合当前中国地缘战略宏观层次上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刊》2007,(2):13-14
作者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整个世界并没有为美国经济衰退做好准备.这是他从六周的全球旅行中得出的一个明显印象.在这六周中,他先后造访了日本、南非、中东、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他遇到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现在已经与美国"脱离"--从亚洲到欧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增长都日益强劲,一旦美国经济疲软,它们完全能够自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具有内在的经济根源和外在的现实动因。具体来说,中美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结构特征是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经济基础与根源;美元流动规律与保持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是中国高额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在压力;世界投资渠道不畅与大国经济特征促使中国被动增持美国国债;力争和平崛起则是中国增持美债的现实动因与隐性政治战略。缓解美国国债风险的关键是中美双方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中方要努力探索将持有美国国债的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