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下简称BCIMEC),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新时期扩大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战略政策之一.其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活跃的经济区之一.保山市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中,既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规划先行是保山市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旨在分析保山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相应的愿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伴随缅甸民主化进程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中国在缅投资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有其必然性。中国投资项目成为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博弈的棋子,成为缅甸政府平衡国际关系与利益的重要砝码,成为部分西方非政府组织阻扰中国在缅投资的手段。这种交织了缅甸民主化进程、民族和解及缅甸对外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经济政治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缅甸国内外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对当前的中缅经济合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看,在紧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影响下,中缅经济合作必将会迎来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中印发表的联合声明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对促进经济走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孟中印缅各国的经济发展、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整合、亚洲的经济整合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含义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印太"或"印太亚洲"作为一个地缘学概念开始流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印太"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地缘战略构想,或者是一个正在设计之中的地缘战略体系。美国的"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主要关注的是地缘政治安全或者军事安全,而不是该地区的地缘经济整合和经济繁荣。中国在美国"印太"地缘战略构想中处于一种"他者"的地位。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与本地区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现实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构想中,印度是该战略构想的"关键";但在印度的"印太"概念中,不仅有地缘政治因素,而且也有相当重要的地缘经济内容。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更欢迎地缘经济意义上的"印太"概念。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推动"印太"地区进入"印太时代"。  相似文献   

6.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但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较活跃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保山作为“一带一路”西南区域经济发展带上的重要城市,具有连接南亚、东南亚的桥梁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区位的优势和“五基地一中心”“中国链接南亚跨国枢纽”关系紧密,同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工贸园区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等新型化、多样化、生态化的产业基础、万亩农业观光园等“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工程建设也为保山在建设经济走廊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抓好“一带一路”战略,结合GMS经济走廊所带来的一切机遇.本文着重分析保山的地缘优势、历史文化和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的中缅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缅甸是中国西南邻邦,地处亚洲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从陆上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中缅关系发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中国西南大开发、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及实施新的周边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讨21世纪以来中缅地缘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缅关系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2中缅地缘关系发展每隔五六年出现一次峰值。中缅关系的波峰往往与美缅关系的波谷相继出现,两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3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是中缅地缘关系演变的驱动力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行动     
《经济改革》2014,(2):75-75
李克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面临较为严峻的减贫挑战。基于“消除一切形式贫困”和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构建多维贫困分析框架,从贫、困两方面分析沿线国家的极端贫困、中度贫困和多维贫困状况,并从政局稳定、经济和社会制度角度解析贫困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沿线国家消除极端贫困取得明显成效,但极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中度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度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贫困人口总数比重趋于上升;沿线国家农村面临严峻的多维贫困挑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贫困人口最多,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次之。建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贫困国家和经济走廊,与中国合作建立利贫性经济增长、包容性社会发展和多维度精准扶贫的减贫机制,共建“减贫之路”和“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0.
郑国富 《经济论坛》2015,(2):131-136
自缅甸吴登盛民选新政府执政以来,中缅双边经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中缅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中国继续保持缅甸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地位。目前,中缅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仍存在着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居高不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增长乏力、合作层次低下徘徊、初级化趋势不断加剧、贸易竞争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在未来双边贸易合作中,亟需发挥两国政府引导作用,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商品结构,提升合作层次,推动双边贸易双赢互利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美矛盾日益加深,如何突破美国的遏制以获得自身的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地缘战略的核心。在来自美国的共同压力下,提升与地区大国印度的战略合作,并建立一个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合作机构,既有助于突破美国的遏制,又有利于周边环境的安宁稳定,从而对中国在中亚、南亚和东亚的具体战略安排带来积极作用,符合当前中国地缘战略宏观层次上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异军突起,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但中国高铁的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缅高铁项目被喊停,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也遭遇挫折,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市场也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与规制性风险。本文在对中国高铁发展成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随后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环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正在迅速发生变化。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激励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开始探索在印度洋多边机制中如何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环印度洋地区处于从地缘政治快速向地缘经济演变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都在不断扩大自己与环印联盟国家的接触与合作,两个国家有可能会相互竞争,特别是将面临在海洋空间、资源、航线、贸易及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但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领域,印度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进入印度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印度必须探索如何从中印关系中获取利益,并在中印合作中保证自己的利益。环印联盟这一多边机制的存在,不仅为中印两国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共享地缘政治的平台,以确保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尊重彼此的权益,并通过相互合作以及创新发展的共赢策略来实现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更是中国西向出口的第一站,研究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关系对于促进双方合作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尝试运用定量手段衡量1992—2015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影响双方地缘关系演变的因素。发现:①地区尺度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关系的演变可划为低速平稳发展、快速发展、全面发展和波动调整四个阶段,双方累计互动147次、月均0.51次,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安全、能源、文化等领域;②国家尺度上,中国与5个国家互动频繁,但国家间差异显著,其中中乌互动事件最多,而中塔最少;③将双方地缘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地缘政治是先导性要素、地缘经济是重要因素、地缘文化是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地区政治关系比较密切,经济和文化活动来往频繁,促进了中国与南亚之间旅游合作的开展。特别是西南部地区与南亚由于地缘上的近便,文化上的融通,更有可能开展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本文将从开展中国西南部地区与南亚国家间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西南部地区与南亚国家间旅游合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地区政治关系比较密切,经济和文化活动来往频繁,促进了中国与南亚之间旅游合作的开展。特别是西南部地区与南亚由于地缘上的近便,文化上的融通,更有可能开展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本文将从开展中国西南部地区与南亚国家间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西南部地区与南亚国家间旅游合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相似文献   

19.
正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具有全球属性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作为涵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APEC不仅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其成员构成和地缘政治经济因素,使得APEC的合作进程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APEC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种  相似文献   

20.
自以登盛总统为首的缅甸民选政府成立后,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以及制衡中国等方面的考量,重开对缅大规模援助和投资。日本将缅甸纳入"价值观外交"体系,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政商学考察团频繁访问缅甸,开始全方位介入缅甸。除了提供大量援助以外,日本还借机介入缅甸民族和解进程,日本企业也大举重返缅甸,日缅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