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8,(4):30-32
人们大多认为,中国的经济成功依赖于向富有经济体出口廉价产品。果真如此,那么美国经济的疲软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总量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出口占中国GDP的份额由20%猛增至接近40%。看起来,这不仅表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下滑,那么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将远比2001年美国衰退时受到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担心,美国经济将继续走下坡路,而且,中国经济或许也将受到冲击。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其出口总额的1/5。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最近5年,中国出口总额年均增幅约为30%;出口在中国经济产值所占的比例约为1/3,而中国的年经济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9.3%,浙江增长14.4%,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对外开放成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对外开放一直沿用贸易和外资政策的双向激励推进。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浙江外贸依存度达到54.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达到31.4%。分析研究20多年来浙江对外开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效应,对于扩大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投资和出口是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0年以来,内地经济增长平均每年14.3%,其中56.6%由投资及净出口带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许小年教授2008年12月27日在燕山大讲堂做的题为“迟到的衰退”主题演讲的一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全靠投资。目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投资现在占GDP的42%左右,其增长率在过去几年平均每年为20%;出口,通常经济学上的计算只是净出口,去年净出口占中国GDP的9%,而出口的增长平均每年为30%,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地体现在它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出口受阻。2008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只有8.9%,多年来这一数字始终保持在20%上下。2008年1—9月,中国的出口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下降了4.8个百允点。  相似文献   

7.
出口锐减牵累宏观经济增幅 中国内地实质经济增长由2008年第3季的9.0%大幅放缓至第4季的6.8%,是2001年第4季以来最低水平。全年实质国内生产总值上升9.0%,低于2007年修正后的13.0%。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8月15日】世界银行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近11%,二季度增长速度更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在供应方面,工业增长继续快于服务业,投资仍是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出口增长仍快于进口增长,导致经常账户盈余再创历史记录。货币总量的增加还是超过了计划,尽管最近增速略有放缓。  相似文献   

9.
从今后的趋势看,由于明年世界经济依然看好,中国出口仍会维持正增长,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类似2009年那样的“二次探底”。预计2010年全年GDP增速将维持9—10%。明年GDP的增速仍然可望达N9%左右,至少8%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世界看中国     
倩文 《走向世界》2005,(2):124-125
中国经济持续以惊人速度增长之际,中国在2004年的出口比上一年也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增长令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六年内的最高位。据中国商务部发表的数字,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连续两年处于9%的高水平。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日前表示,2004年全国共入库税款2571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7%,增收5256亿元,总收入和增收额都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保持良好,没有迹象显示成本压力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有明显的影响,经济前景保持强劲。世行预测: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为11.3%,2008年将低于11%。[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10,(6):7-7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幕克力表示,马来西亚与中国经贸从2000年的238亿马币增加至去年的1279亿马币。他指出,中国目前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出口国。2009年马来西亚出口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672亿马币,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12.1%;进口则为607亿马币,占进口总额的14%。幕克力称,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可增长9%,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必然对马来西亚的产品有更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对于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也日益加剧,如果美国或欧洲出现二次探底,中国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在2008年至2009年的经济低迷期间,中国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随着经济刺激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实施,中国在2009年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中国经济增长对于贸易贡献的依赖程度已逐渐降低,而中国出口中面向美国和欧元区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7,(23):33-33
世界银行30曰发布《中国经济季报》,对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均看好。尽管存在粮价进一步上涨的风险,国际环境大体上仍然有利。由于中国出口前景改善,以及政策态势的紧缩程度低于预期,因此世界银行将对2007年中国GDP增长预测由此前的9.6%上调至10.4%。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适度放缓,不会像2005年那样速度惊人固定投资不会出现较大增长,企业盈利增长放缓料将拖低私人投资消费前景将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将逐步放缓在2006年年底之前,人民币可能会升值13%;2005年中国经济与美国及全球经济的联系已显增加,未来主要风险将来自外部需求。[编按]  相似文献   

16.
眼下,中国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担心开始增大。中国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是10.4%,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前景变得微妙,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各省,出口企业倒闭数量激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以年均9.2%的速度增长,已持续了近30年时间。全球有史以来推进速度最快的工业革命,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 但是,只有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个国家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才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猛增,西方这才注意到它那令人生畏的经济实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功 《西部论丛》2002,(1):10-12
回顾2001年的经济形势,展望2002年的前景,我们可以发现,2001年的经济增长从上一年度的8%以上,迅速下滑至7.3%(最后估计数),这当然令人失望。笔认为,对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7.3%至7.5%的准确预测,国内经济增长的下滑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一连串的认识问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商业周刊》12月10日】这段时间,来自中国的经济消息一点也不鼓舞人心。出口衰退在加深,第三季度的公司所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而工业产出增长达到7年来的低点,而且现金流的问题折磨着航空、制造商以及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中国11月的汽车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是经济增长放缓的最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弘 《北方经济》2007,(7):38-40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这一增长方式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要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消费。届时,如果消费不能成长为代替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支柱,中国经济很难排除硬着落的可能。刺激消费增长是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