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衡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金融衍生品、美元本位制与全球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传递,其根本原因则是以美元本位体制和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结果.因此,当前需要约束美元霸权行为,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构;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完善IMF的治理结构和SDR的机制,使IMF最终充当世界中央银行,SDR成为统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美元之谜”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最容易发生在经济基本面恶化、投资者信心丧失和资本流动逆转的国家,且一般伴随着货币大幅贬值。但是,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的过程并没有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甚至还出现了美元升值,“美元之谜“因此产生。本文先回顾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最近几次金融危机中危机国的货币表现,得出货币贬值是金融危机突出表现;然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元反常表现,提出“美元之谜“,并对“美元之谜“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分析“美元之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穆林 《中国外资》2009,(24):6-7,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衔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入手,指出危机过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压力,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接着从经济实力、币值稳定、金融市场完善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最后得出后危机时代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式金融危机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保护美国国家利益,对美国自身而言是自我保护的战略与策略,相反对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则是一次伤害乃危机,进而不仅错乱了各国经济金融周期与节奏,更重要的是迷失了金融危机的判断力.真实金融危机与预警金融危机面临新课题与新挑战,其中货币作用愈加突出。金融危机复杂性在扩大,金融危机特殊性在突显,金融危机中的货币竞争继续成为现在与未来金融问题焦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论后金融危机时代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致使美国经济下滑,美国通过增发货币并数次调低利息来刺激经济复苏,美元面临大幅贬值。由于美元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这些国家的国际储备将随美元的贬值而缩水。尽管在各国救市行动的干预下,目前全球经济已有回暖的迹象,但是因救市而增发的大量货币,也为未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作为经济最后的卫兵和对抗通货膨胀的利器,黄金成为最为安全的资产。本文从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出发,结合后金融危机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论证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体系新架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我们首先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其特点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增长,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飞速推进,以及全球金融深化、跨境资本流动金额迅速上升,这导致世界经济对具有普遍良好信用的国际货币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危机爆发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特点:(1)美元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最为倚重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成为超级货币;(2)欧元的快速崛起;(3)美国货币政策以及美元货币条件对全球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论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尤其是因为美元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其超级国际货币的地位必然丧失。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种主要可能的演变方向,一是各国通力合作创造出超主权国际货币;二是欧元以及人民币不断崛起,与美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基准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我们论证,第二种可能性更大。我们建议,中国应长期倡导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IMF改革,以彰显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风范;但是,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第二种情形的准备,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最为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一个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求均衡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命题。过度消费使得美国经济失衡。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维系着美国经济社会的过度消费,并进一步强化美国的过度消费。由于美元滥发及受到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强势美元逐渐走弱,导致本已失衡的美国经济转化为次贷危机,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自创立之日起,就是一门道德的科学,而近来美国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则是将经济学完全剥离了道德的束缚,引入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领域,成为美国主流的政策过程.这种完全放任自由的经济运行体制,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孕育着危机的爆发.当全球经济失衡,美元发行泛滥并伴随着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则成为必然.而经济学的道德科学回归是走出金融危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蔡晓辉  李珍 《中国外资》2011,(10):39-40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背景入手,指出危机过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压力,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接着从经济实力、币值稳定、金融市场完善等角度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最后得出后危机时代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其根源则是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这些因素决定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区别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理论,指出了货币供给和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通过分析美元本位制下的双重风险,从更深层次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频发的真正原因,并通过次贷危机加以详细阐述.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短期和长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欧洲面临的是金融危机而非货币危机,欧元汇率保持坚挺,银行体系总体稳健且受到严格监管,人们有理由对未来保持乐观危机的本质欧洲危机的演变似乎凸显了一个悖论,即经济稳健程度并不能成为能否防止危机爆发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是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时期,继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以后,1994年发生了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又发生了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1998年又发生了俄罗斯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经历了两年噩梦般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最终于1999年下半年转入稳定复苏的轨道,而在21世纪第一年行将离去时,南美国家阿根廷又陷入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危机,这些事件远远超出了金融危机的范畴,体现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甚至从深层次上讲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货币危机无疑是诸种危机的导火索,而汇率制度的危机则是多米诺效应中倒下的第一块骨牌。  相似文献   

20.
阿根廷货币金融危机的回顾原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阿根廷已经经历了9次货币和金融危机,特别是2001年末至2002年初的危机全面升级演变为政治和社会危机,国家经济至今没有恢复.同为发展中国家,虽然阿根廷货币金融危机对中国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从中得到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保持经济金融的持续快速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