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得以改变,也使传统文化产业内在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文章从"互联网+"的实质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入手,分析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催生的两大变革,并利用跨界融合思维,提出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对深化两者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俞强 《浙江经济》2014,(13):46-47
跨界竞争、融合发展是目前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文化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不仅使原有产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发生迁移,而且多个产业的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各环节进行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传播、消费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让文化产业搭上信息化这班快车才能行得更远,走得更顺。"跨界+链条"成规模民族风引领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印在跨界河流问题上争议和冲突增多,冲突的根源是两国存在利益分歧,需要理性分析和系统应对。作者首先运用安全理论提出脆弱性与国家实力矩阵和PESTLEM威胁分析模型对中印跨界河流非传统安全威胁识别分析,之后运用安全威胁评估矩阵对威胁进行评估和排序,并借助社会冲突理论提出中印跨界河流冲突的系统应对建议,认为解决中印跨界河流冲突需要模塑以"相互责任主权"为核心价值的指导原则,寻求一种共赢互利的整合式解决方案,在厘清中印双方各自切实利益关切和分歧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与谈判方式逐步夯实流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逐步向全面战略合作延展。应对中印跨界河流冲突需在边界安全、水资源分配、上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等具体方面做出策略调整,兼顾"绝对主权"与"公平合理利用"的平衡,避免双方在跨界河流上展开资源争夺和无节制开发利用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重视法律制度、法治思维和协商沟通机制作为当前和未来解决跨界河流冲突的主流路径,积极参与跨界河流联动机制的建立,实现中印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共赢,为亚洲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5.
张思涵 《北方经济》2023,(12):46-48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中具有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影视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影视产业在宣传塑造地区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延伸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对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也存在部分取景地过度商业化、游客数量增加引发环境破坏、消费热度逐步衰减后的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内容创新,提高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宣传计划,实现整合式营销;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定制化旅游产品;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在"互联网+"时代下跨界概念的提出,论述了图书馆跨界服务概念、图书馆跨界的必要性、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发展环节、跨界合作服务形式等4个方面内容,最后总结了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的实践研究作用及不足,希望对今后图书馆开展跨界合作服务提供研究方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平台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业组织形式,而行业的跨界发展也已成为当前时代的潮流。通过在战略管理领域引入平台战略的研究视角,以更好地理解江苏制造业的跨界发展。通过解释平台、平台战略及跨界发展的定义以及选择平台战略及跨界发展的原因,说明江苏制造业利用平台战略驱动跨界发展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供江苏制造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藏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初显端倪。本文结合西藏的文化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西藏文化产业现状作了一个分析,进而针对西藏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21,(2):24-27
"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行业间跨界融合的速度,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这对社会产业和组织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动力、途径进行梳理并思考,提出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融合的发展策略及途径,以期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贯穿于各种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之中,也是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研究如何加强学科间、专业间合作和融合,让教师带领学生跳出专业的限制,融合各个领域专长,发挥团队的强大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金妍希  曹兴 《科学决策》2023,(4):152-172
新兴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技术间跨界融合和不同企业间跨界合作,使得创新网络结构现有特征改变,进而加速了新兴技术的跨界创新。以智轨快运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兴技术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行为作用机制,分析跨界创新网络特征及其背后的演化逻辑。研究发现,新兴技术企业的跨界行为改变其网络结构与关系嵌入,进而促进跨界创新实现。在此过程中,新兴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跨界行为构建技术网络,促进不同技术融合,推动技术跨界创新实现;通过市场跨界行为形成市场网络,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助力市场跨界创新实现;通过推动技术网络与市场网络协同发展,不断进行跨界创新的价值创造,增强跨界创新的可持续性。该研究丰富与完善了新兴技术跨界创新理论,为新兴技术企业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从武汉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方面对发展文化产业创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借鉴湖南广电发展模式,着重发展动漫产业,将新媒体及信息技术引入文化产业创新,打造武汉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目前很多省份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本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毗邻京津,与京津具有一定的文化同源性。面临这样的大背景,河北的文化产业如何选择定位,避免与京津文化产业的重复和雷同,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文在明确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产业愈发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产业竞争力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文章在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广州市及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制约广州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毛伟 《发展》2015,(3):90-91
2011年2月28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荣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自其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以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对曲阳雕塑文化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态势,探索试验园区的"试验性",为下一步制定特色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方面,形成一定的现实依据,以及对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珊 《特区经济》2013,(12):222-223
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跨界搜索缘起、发展、内涵等问题,归纳了跨界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机理的两点内容:跨界搜索的方式和跨界搜索的平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神木县煤炭产业的困境,认为石峁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论证了其转型的迫切性,指出其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石峁遗址的重要价值及意义,以石峁遗址开发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打造神木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鼓励各产业联合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相关人才,储备智力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神木县煤炭产业的困境,认为石峁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论证了其转型的迫切性,指出其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石峁遗址的重要价值及意义,以石峁遗址开发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打造神木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鼓励各产业联合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培养相关人才,储备智力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中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并且试图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文化产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文化产业在承担它应有的社会责任外,还应该承担它作为这个特殊产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明确了文化产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实现这种责任的实现途径与机制下,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文章将从研究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伦理现状开始,分析文化产业中出现的社会责任伦理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社会责任伦理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区域异质性为立足点,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工具从文化产业供需结构现状、文化产业结构特征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给侧失调问题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建议:西部地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主体以提高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消除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失调;从搭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扩大区域贸易开放度、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多维打造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