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国CPI指数的预测问题.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CPI指数的八个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起中国CPI指数的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实际的CPI指数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PCA—SVM模型能够有效地对CPI指数进行短期预测。最后.与单纯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结果做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模型应用于CPI预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3年2月至11月间我国月度股票收益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1、股票月度收益率与CPI和P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2、股票月度收益率与PPI呈反向变动关系;与CPI呈同向变动关系:3、向量自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滞后1期的股票收益率对CPI在统计上有影响,滞后2期的股票收益率对PPI在不同统计水平上也有显著影响。滞后1、2期的PPI对股票收益率在不同统计水平上也有影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支持了向量自回归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一路上扬。年初的时候,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把3%作为CPI上涨的"警戒线"。谁也没有想到,全年12个月中竟有10个月的CPI在"警戒线"之上,甚至高出1倍以上;而且,上行的势头似乎还在继续……2007年之前,知道"CPI"的中国人不多;但2007年过后,不知道"CPI"的中国人肯定不多了。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一路上扬。年初的时候,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把3%作为CPI上涨的"警戒线"。谁也没有想到,全年12个月中竟有10个月的CPI在"警戒线"之上,甚至高出1倍以上;而且,上行的势头似乎还在继续……2007年之前,知道"CPI"的中国人不多;但2007年过后,不知道"CPI"的中国人肯定不多了。  相似文献   

5.
邹静娴 《国际经济评论》2016,(4):128-139,7,8
自2012年3月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一直保持一正一负的状态,其走势分化的时间之长、缺口之大都实属罕见。这种不同物价指数的走势分化也使得经济学家在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和政策建议上出现了明显分歧。但事实上,类似现象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并不乏先例。本文整理了一些典型"通缩"期的CPI、PPI表现,以及文献中对于度量通胀指标的评价,并结合CPI的先导指标预测,认为当前中国的情况更接近于通货紧缩。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进一步分析了CPI、PPI走势对当前"债务-通缩"循环的影响。本文认为CPI、PPI一正一负的组合不仅不会扭转对于当前通缩的判断,反而会恶化本轮"债务-通缩"循环。因此政府有必要针对PPI持续下行的现象,执行反通缩的货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黄秀海 《特区经济》2014,(8):203-205
根据浙江省抽样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探索居民消费的"自然"结构,测度各阶层居民消费的权重,首次提出并构建了多层次CPI指数体系。分析发现:政府发布的CPI指标远远低于汇编的多层次CPI指标;与居民实际感受的CPI指标对比,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就业状况分类汇编的CPI指标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上海价格指数数据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通过DAG技术和多元动态因果检验,给出4种价格指数的同期因果流,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信息传导。实证研究表明,PPI对CPI长期传导效应显著,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对CPI有一定的弱传导效应。我国应重新编制CPI,提高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上海价格指数数据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的传导效应.通过DAG技术和多元动态因果检验,给出4种价格指数的同期因果流,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信息传导.实证研究表明.PPI对CPI长期传导效应显著,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对CPI有一定的弱传导效应.我国应重新编制CPI,提高居住类权重.  相似文献   

9.
CPI指数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指数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文章利用SPSS、E-Views软件,将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应用于中国地区CPI指数分析,通过对CPI指数进行拟合、预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倩  李东涛 《中国经贸》2010,(8):140-141
价格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走高的影响,我国的PPI与CPI指数也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分析PPI对CPI的价格传导路径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成都市为例,选取成都市2005年到200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经过ADF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双残差法相结合的方法,勾勒出一幅PPI影响CPI的路径图。总结发现,对于成都市来说,价格传导主要从原料和采掘类开始,逐渐传导到各类中。  相似文献   

11.
近来,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2007年上半年,CPI平均上涨了3.2%,在今年的两会上,商务部表示中国物价呈"高开低走"的趋势,CPI增幅控制在4.8%以内,但全国物价的上涨给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和人们的生活仍将并继续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对于电信行业这样的基础行业来说其影响就更大了。文章将对CPI上涨对电信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置身于一个充斥着指数的时代。谁都躲不掉。国家统计局会定期发布关于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数,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MI(采购经理指数)等。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指数,如上证综指、恒生指数、黄金指数等,每一分钟的变化,都会让人心跳不已。各个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布相关指数:如"房地产价格指数"、"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基金会透明指数"等等。公司、研究机构、媒体等也不断研制出各种指数并积极发布,如"央视财经50指数"、"淘宝指数"等。无论你是不是财经从业人员,一  相似文献   

13.
CPI和PPI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贝  杨姝琴 《特区经济》2008,235(8):270-271
本文首先通过历年的数据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再用近两年的月度数据来分析当今CPI受PPI影响较小的原因,得出将来经济可能从结构性通货膨胀向全面性通货膨胀转变。  相似文献   

14.
食品涨价潮     
<正>涨价,已成为食品饮料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提价阵营"。这是否会进一步推高CPI指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广义价格指数,其意义在于:一,提供了一个指数来衡量与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对应的整体价格水平;二,为观察、预判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价格指标。构建修正CPI,主要是因为房价在美国CPI中充分体现,而在中国CPI中则缺失。包含房价的修正CPI能更准确地反映通胀趋势。构建广义价格指数:用CPI、房价、股票组成广义价格指数,其和CPI走势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3月到2004年12月,两者的走势具有明显的同步性;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广义价格领先CPI大约6个月。广义价格与M1和M1-M2相关性较高。通过广义价格可以观察货币政策动向。广义价格可以作为CPI的领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牛瑞杰 《发展》2007,(4):37-37
清廉指数(CPI)是"透明国际"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廉洁程度的主要指标,用至少三个以上调查项目来构成,其值为10分制,指数越高说明越清廉.  相似文献   

17.
<正>综合考虑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抑价因素,预计2022年浙江PPI从高位明显回落、CPI温和上涨2021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全球货币宽松、制造业需求复苏强劲等因素影响,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创近年来新高,受猪肉价格长期低位、散点疫情抑制居民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总体运行在较低区间。展望2022年,综合考虑翘尾因素(2021年浙江省PPI翘尾影响2022年PPI上涨2.1%左右,CPI翘尾影响2022年CPI上涨0.99%左右),碳排放成本显性化、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贺宁华 《特区经济》2008,(7):128-129
中国CPI迅速增长,刷新了11年来的高点。本文主要从国际角度探讨国际大环境下价格上涨对中国CPI增长的影响,在分析CPI过高的增长速度给给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基础上提出适当增加农产品出口税、打击国外对农产品的倾销,稳定农产品市场,降低CPI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事件     
8月份PPI与CPI严重倒挂8月份CPI同比上涨4.9%,这是14个月以来CPI涨幅首次降到5%以下;但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涨幅却达到了惊人的10.1%,这是我国自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PPI指数持续高企将逐步传导到CPI指数,有意思的是,目前两者正以剪刀差的方式运行,形成了明显的倒挂。  相似文献   

20.
张玮 《特区经济》2012,(10):69-71
CPI重回"1"时代,货币政策放松的呼声甚高。然而诸多经济数据表明,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机尚未成熟。本文通过对若干经济代表性数据的分析,得出CPI增幅下降的本质原因,认为目前物价水平并未真正回归低位,且银行体系流动性尚充足。若此时放松货币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将助推CPI新一波上涨,与"稳增长"政策略有偏离。最后本文就目前我国所处经济形势,提出下一步货币政策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