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涛 《北方经济》2011,(20):69-70
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和部分行业的集聚现象是我国部分地区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两大特征。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区位指数估算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存在行业差异,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颜谢霞 《北方经济》2011,(10):63-65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对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的作用以及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辅相成;同时,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山东产业集聚的发展,通过分年度、分行业以及分地域的方式测算了山东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并以区位熵为指标分析了2010年山东制造业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通过对山东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得出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后针对如何合理使用外资和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提出: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山东产业集群升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高区域集聚性。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具体度量了我国交通运输制造行业1990~2013年的集聚程度,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聚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整体上集聚程度增加,但最近几年略有下降;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路径依赖显著,产业集聚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效应明显;FDI一定程度上是运输设备行业集聚的格兰杰原因,但运输设备制造业并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之间产业竞争本质上就在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最能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现了城市产业吸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文章以珠海为例,在全国层面上深入分析珠海制造业竞争力。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需要从产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水平角度拓展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通常会出现集聚现象,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也存在集聚现象呢,具体模式如何呢?文章在分析江苏省农业FDI集聚总体状况的基础上以名列江苏省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前茅的典型城市苏州和南通为例,通过比较它们农业外资国别集聚和行业集聚的状况。分析了两地基于资源和基于内部分工、销售网络集聚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试图探索农业外资集聚客观规律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为制定农业外资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广东省21个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集聚情况出发,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从统计和理论分析角度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有促进作用。又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价格、开放度、投资区位的距离都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广东省考虑的区位因素。从而指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培育相关产业集群,协助广东省实现腾龙换鸟。  相似文献   

8.
湖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中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起着引领中部工业崛起的重要作用;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比较突出,是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支柱性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碳主导产业的内涵,结合广州工业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产业效率、产业关联、产业潜力、比较优势、低碳5项选择低碳工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广州低碳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州市低碳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我国吸引外资取得重大进展,200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商在我国投资区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同时,60%以上的投资额又投入于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地域和行业的集中性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区域产业集聚现象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正确选择主导产业,由主导产业带动乌鲁木齐市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的25个工业产业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各个产业的综合得分和排序。最后,结合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确定为乌鲁木齐市未来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Hummels(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深入剖析深圳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七大门类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得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娟 《特区经济》2012,(4):284-286
本文利用1992~2008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的数据,详细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改善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产生了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就是提高了产业的进入壁垒,缩小了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2009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决定,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般而言,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六大行业,汽车制造业包含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  相似文献   

15.
李姝 《辽宁经济》2009,(11):13-15
装备制造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装备制造业可以分为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装备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大行业。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程翠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21-25
文章依据统计数据,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制造业29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江苏制造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总体上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步;但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二大支柱产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经济效益较差。文章最后还科学分析了这二个行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甚至已超过制造业曾经的优势地位。虽然我国目前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以制造业为主,但是世界市场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和规律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日本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区位和产业分布上的差异,并实证分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联性,试图探求国际直接投资中上述两大行业发展的独特的规律,为我国的外资工作提供经验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柏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124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然后从产业高端化、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绿色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计算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成本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