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斌荣 《数据》2002,(2):27
2001年8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国家机关的2000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公务费等科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应为1666.1万元,而其上报数是1304万元,瞒报了362.1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21.7%.  相似文献   

2.
冰融 《数据》2002,(4):27-27
2001年7月,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事业单位的2000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等科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应为231.2万元,而其上报数是204.8万元,瞒报了26.4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11.4%.  相似文献   

3.
冰融 《数据》2002,(6):24
2001年3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集团的2000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应付工资、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科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应为1642.7万元,而其上报数是1476万元,瞒报了166.7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10.1%.  相似文献   

4.
孟斌荣 《数据》2002,(10):21
2002年4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宾馆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应付工资及福利费等科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应为922.1万元,而其上报数是747.9万元,瞒报了174.2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18.9%.  相似文献   

5.
孟斌荣 《数据》2002,(1):31
在2001年7月份的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中,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医院的2000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财务的收入、支出明细帐;医疗支出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明细帐;药品支出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数应为1369.6万元,而其上报数是920.9万元,瞒报了448.7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32.8%.  相似文献   

6.
孟斌荣 《数据》2003,(7):39
2003年3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公司的2002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应付工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应为912.7万元,而其上报数是858万元,瞒报了54.7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为6%.  相似文献   

7.
孟斌荣 《数据》2003,(2):94
2002年6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大厦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查看了该单位财务科目中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及管理费用等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应为343.2万元,而其上报数是215.8万元,瞒报了127.4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37.1%.  相似文献   

8.
孟斌荣 《数据》2003,(6):40
2002年9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中心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是该单位的应付工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的明细账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应为277.8元,而其上报数是186.5万元,瞒报了91.3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32.9%。通过该单位进一步自查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机构改革发生人员变动,人事部门掌握的工资情况与财务账上的“应付工资”口径不一致,相差27万元;二是该单…  相似文献   

9.
冰融 《数据》2002,(5):24-24
2001年8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酒店的2000年劳动情况表,因该单位是合资经营的酒店,在财务帐上将中外方人员的劳动报酬做在一起,所以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科目与一般单位也不同,主要检查了该单位的基本工资、年度员工双薪表、每月营业状况分析、全年各月总帐余额表、扣缴所得税报告表等财务帐目的明细帐以及当年12月份的工资发放单.经过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应为968万元,而其上报数是807.6万元,瞒报了160.4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达16.7%.  相似文献   

10.
2002年8月份,丰台区统计局执法小组抽查了区属某机关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查看了该单位财务科目中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及管理费用等明细帐以及当年1-12月的工资发放单。经核实,该单位的“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数为40.4万元,而其上报数是23.1万元,瞒报17.3万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高达42.9%。经询问,该单位统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接到年报培训通知后,没有参加统计培训,自认为也是“老”统计了,对指标理解很明白。到月底,按照自己的理解上报了统计数据。经核…  相似文献   

11.
梁振梅 《数据》2002,(9):12
2002年,我局加强了日常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在填报职工工资总额时填报依据只是财务帐的"应付工资"科目.  相似文献   

12.
胡欣洁 《数据》2003,(4):18-19
2002年,北京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480.5万人,比去年增加41.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为434.2万人,比去年增加33.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950.9亿元,比去年增长22.3%;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21852元,比去年增加2697元,增长14.1%.  相似文献   

13.
孟斌荣 《数据》2002,(9):28-28
2002年4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中学的2001年劳动情况表,对报表中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进行了检查.  相似文献   

14.
孟斌荣 《数据》2003,(8):38-38
2003年4月份北京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抽查了某公司的2002年服务企业财务状况表,对报表中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我们查看的财务账是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应付工资科目明细账以及北京市工交内贸企业会计报表。经过核实,该单位的绝大部分指标填报得都很准确,只有“本年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应为1855千元,而其上报数为1493千元,瞒报了362千元,统计违法数额占实际数额的比例为19.5%。出现以上差错原因是有些人认为企业财务报表(以下简称103表)中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和劳动情况表(以下简称104表)中的“在岗职工…  相似文献   

15.
民生     
《数据》2007,(4):5-5
小编话语:关于2006年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较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简单的说.即为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全部在岗职工平均人数所得出的工资数。它表明一定时期内在岗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去年全函及各地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假设张三单位有职工200人,月职工工资总额是12万元。张三月工资600元。张三所在城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00元。医改以后,张三所在的单位每个月要缴纳7200元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6%。张三本人每个月也要缴纳12元基本医疗保险费,占他的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勾勒了21世纪以来广东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的轨迹,通过全方位比较分析揭示其演变特征,指出:广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本省人均GDP比例衔接不协调,广东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在岗职工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实际工资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应建立使工资随经济效益提高并与其他有关因素变化而相应协调的健全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晓芳 《数据》2001,(5):26-26
案例一 2000年,某公司因瞒报1999年"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被处以警告并罚款贰千元. 一、调查经过 1.2000年8月,市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大队到某公司进行日常检查.检查了该公司1999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据.检查的指标是<劳动情况表>中"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查阅了该公司1999年劳动工资统计台帐、管理费用明细账等有关资料.经查:1999年"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上报数为2704764元,检查结果为3170786元.  相似文献   

19.
工资是对企业职工付出劳动所获得的一种报酬;而“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工资的一种负债。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在会计核算上通过设置“应付工资”科目进行核算。“应付工资”科目集中反映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构成职工工资总额的内容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进...  相似文献   

20.
拟建立模型是关于职工工资总额与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 指标信息如下: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Staff Total Wages):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总人口(年末)(POP):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