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误读     
朱伟 《信息与经营》2010,(4):101-108
来自纽约、马赛.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教、曼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上海安家落户。当他们在给上海带来更多元化生活格调的同时,也意外地让我们看到了外国人心中的中国文化标志——红灯笼、鸟笼,架子床,太师椅、马桶.大红大紫的卧室……这些随心所欲使用的中国元素,让老外们的上海新家,看上去充满文化误读的喜剧色彩。不过.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异质文化的交流,总是从误读开始的。这种体验,如同我们在一个纽约客的上海起居室里,看到与前卫装置艺术放在一起的两把明式座椅。误读,有时候感觉还真好。  相似文献   

2.
唐锐涛  潘欣怡 《浙商》2009,(5):I0012-I0012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市场。由于中国有多种的文化,每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又有不同的特点,导致了有复杂地域差异的市场。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这样的一种变化,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才能清楚地知道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烹饪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凋配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在清朝年间,一些海外华人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开设了中国餐馆,从那时起中国菜开始名扬世界,中国餐馆也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菜做工精细,品种多样,被世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喜爱。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菜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菜名本是汉语自身的问题,其文化含义也非常清楚,但是当我们将中国菜名译成英文,介绍给外国人时,就出现了语际问题。相应地,中国菜名的文化含义也就变成了一个跨文化问题,因为翻译是一个跨文化和跨语言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译者有必要培养移情能力。本文从对文化移情现象的分析着手,论证文化移情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一个模式来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让移情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交际。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完整的继承其中的文化因素,我们就能通过广告翻译较好地了解国外商品及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产品,使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曹康林 《商界名家》2006,(11):38-43
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一家企业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时,那位美国老板说.我们的“双赢战略”和“共生理论”的全部原理,都来自你们中国的《论语》,其核心思想是“和为贵”;还有一位中国企业家到日本企业去学习”营销战术”时,那位日本企业的董事长拿出一本《孙子兵法》说,我们的”营销战术”全在你们中国的这本书里。由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学益应该算是最早研究这个课题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在墨尔本工作期间,听到迪肯大学的高级讲师约翰&;#183;麦克成廉斯告知他的学生说,同中国做生意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送礼、拉关系。我感到很惊讶。后来,他邀请我去该学校讲一讲中国文化。之前,我也多次去基隆的迪肯大学,为70多名攻读MBA学位的各公司财务经理讲课。题目即为《伟大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域国家和民族,有不同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有自己独特魅力,探讨为大家所喜爱的通俗音乐民族化发展更是尤为重要。说到音乐民族化,首先应提到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今天,中国也迈入了国际舞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也包括中国民歌。通过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春节     
《商界》2015,(3):76-77
2月17日晚,纽约哈德逊河畔,伴随中国民乐的欢快旋律,上万束焰火直冲云霄。这是纽约,也是全美境内,第一次为欢庆中国春节大规模燃放焰火。通常,美国只在独立日、国庆日等大型节庆才会这样大规模燃放烟花。随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经渗透到全世界。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文化国家自然不用说,如今欧美、非洲等地的春节欢庆活动,也已经不再是当地华人、华侨的自娱自乐,更多的外国人正加入其中。NBA、意甲等体育赛事也在春节前后,推出了各种充满中国年味儿的特色球衣、吉祥物等,  相似文献   

9.
迎面的是密密荷叶、簇拥粉莲的荷塘,采莲的古装美女正扶棹侧身采莲…这样的雕塑将中国古代文化诗意地展现给观众,让人立即联想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  相似文献   

10.
李梅茹 《中国品牌》2011,(9):112-113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年,在五千年生息中繁衍了众多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精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文化精粹正逐渐黯然失色。寺庙与佛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渐失其修身养性的本源功能,更多地呈现为祈福与求神的世俗之用。因此,在大力倡导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重现中国佛教文化之精髓,重焕寺庙之本源功能成为今时所必需。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时期,为构建和谐社会、净化人心默默地奉献着……  相似文献   

11.
《国际广告》2009,(7):13-14
大多数国外代表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零距离地感受北京。他们来之前可能对中国和北京充满了好奇。本次会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绝好机会——游览颐和园。通过对中国标志性人文景观的了解,以及与游客的交流,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晏雨 《商界名家》2005,(8):97-99
历数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中国品牌,“白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上个世纪末,一曲用心谱写的和谐乐章——“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为白沙注入了文化的生命力。有人曾这样评价,“白沙在经营品牌的同时,更多地是在经营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商》2012,(4):79-79
宪政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的舶来品,虽然我国古代也有与此相关的表述,但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宪政的意义相去甚远。宪政是基督教幽暗意识的产物,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主张限制政府,限制权力,那么这样一个根植于欧美文化意识的制度在中国实行的初期一定会遭遇水土不服。宪政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对它的考量应该放在文化的整体结构中去,而儒家文化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了解儒家文化是理解中国宪政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贤方 《商界》2011,(10):52-54,56
中国人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一说法也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当我们长期地生活在某个文化中,就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丧失了文化的敏感性。只有跳出自己文化的圈子去观察,才会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一方面不仅要输入目的语文化,让中国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中国还要走向世界,让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中国文化,获取中国文化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的输入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些国外的营销专家在对中国的市场了解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会做企业品牌而不会做产品品牌,有的国外政要在访华的时候对中国领导人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说中国企业所面对的产品品牌塑造是一个新的“文化革命”只有中国企业会做产品品牌了中国企业才可能称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刘璨 《适用技术市场》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酒场百态     
张玲玲 《浙商》2010,(7):120-120
爱上酒 A:刚做生意的时候我特别抗拒喝酒。有一次参加了一个日本的经销商见面会。我感觉大家当时都喝得很尽兴,可我自己怎么也融入不进去。后来,当地的一位市委书记过来了。平时我们觉得这些官员好象高高在上的,特别严肃。孰料,他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说:“你们随意你们随意……”又是一杯饮尽。我那时候的感觉真的像被人敲了一棍,豁然开朗了——中国文化就是个酒文化,很多事情都要放到酒桌上才能谈得起来。不然怎么做生意?后来我就喝开了。呵呵,融到那环境里还挺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供销商情》2006,(12):45-45
“打鬼石”,盛行于青海民间,就其表象命名来看,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打“鬼”的“石头”。何为“鬼“?《说文》说:”人所归为鬼”。《宗教词典》释为“认为人死后,身躯朽坏,灵魂即成为鬼。”中国民间的“鬼”信仰作为一种崇拜、一种宗教文化、传承数千年,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迫切要求我们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改造、引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传承与再生,振兴中国文化产业。而作为已涉足动漫产业的中国企业,应该怎样振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利润产值的最大化?一是政府对其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政府支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二是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三是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赢利点不在销售影视版权,而在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上,产业链是赢利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