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认知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但从总体上看,教育的实效性还较差。因此,剖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效的因素,从深层次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加以改进,尽快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部分大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不高,实施挫折教育尤为重要。只有分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个人、高校、家庭、社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寻找四位一体的解决对策,才能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性,以助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健康所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这既与大学生自身对环境不适应等方面的原因有关,也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关。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能很好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恶性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学生自控力缺乏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和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因素。作为学校和家庭,请退后,给学生创造独立面对挫折挑战,承担结果,发展锻炼的机会;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角色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和掌控自身的行为;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控制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空心病”是一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个体价值观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碍。近几年,受浮躁变质的社会环境、功利低质的学校教育、沉重压抑的家庭期望以及混乱错位的自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空心病”日益严重。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大学生的消极社会心态的呈现:追捧功利主义、经受社会焦虑、缺乏理想信念等。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需采取措施,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确立合理心理期望、重视心理干预,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认识自我价值等途径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更与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与时俱进寻找应对策略,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导致教师心理挫折的因素包括来自外部环境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环境等五个方面和来自教师自身容忍力、价值观和生理因素的八个方面。教师在主观上应从自身修养、身体素质等方面预防或消除心理挫折;学校领导要积极帮助教师预防心理挫折或消除挫折感。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直接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诚信教育的忽视及大学生自身修养不够等原因,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少的非诚信现象.对此,社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大学生讲诚信提供社会氛围;学校应完善教育措施,为大学生诚信提供保障;大学生也应加强修养,提高自身品位.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发展变革、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面临着环境适应、学业竞争、交往困惑、恋爱波折、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挫折和困难时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遇到挫折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者精神失常、杀人行凶或自我毁灭,造成极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正越来越多地遭遇各种挫折情境、产生挫折心理;对大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让他们了解挫折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引导大学生在挫折中调节自我,战胜挫折,帮助他们摆脱挫折的困扰,顺利地完成学业,更好地走向社会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心理疾病患者显著增加的年代,心理疾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和社会稳定的“世纪病”。心理病患者“自杀”的数字也令人吃惊。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率较多的群体,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心理缺陷等因素。加强对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搞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职学生)是介于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年龄段及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着有别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社会认知的偏见,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以及青春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使中职学生在情感心理、性心理、个性心理、学习心理、自我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较普遍存在心理困扰及心理障碍。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心理环境,要重视中职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要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要创造条件增进学生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择业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择业中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嫉妒心理、依赖心理、患得患失心理、怯懦心理等。有效应对择业挫折应当正确认识择业挫折,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提高挫折承受力,强化社会支持意识以克服封闭性,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公民意识的涵义,从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旨在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调查发现,少数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期、教育不系统、缺乏长效协同管理机制及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等因素影响,认识出现偏差.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主观因素、家庭和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她们在就业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恐惧心理;嫉妒虚荣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固执和狭隘心理,为此,高校应特别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并通过培养她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独立生存能力,科学分析就业形势与正确自我评价.心理调节与专家咨询等措施对其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轨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趋势,少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本文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分为五种类型:崇高信仰型、实现价值型、盲目从众型、实用功利型及家庭情感型,并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均产生影响。因此,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切实了解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心理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采用谢振旺(2014)编制的大学生感恩特质结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6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感恩特质性感恩水平整体较高,在家庭、年级、政治面貌及受助情况上有显著差异。文章从个体主观视角和社会支持视角两方面研究并进行了归因。学生个人层面上应丰富自身阅历,提升思想觉悟;家庭层面,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学校应开展感恩教育或组织感恩实践活动;社会应加强媒介对感恩教育的宣传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最为关心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心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择业心理误区,并找出了产生这些心理误区的原因。为学校、社会、家庭如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应对挫折困境、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的资助育人体系建构中,应通过提高贫困生心理调适能力、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动态心理台账、形成专门育人体系等途径,解决贫困生心理困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