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大工程"是对普惠金融内涵的诠释和积极的实践。推动和实施"三大工程",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引领和促进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2012年6月18日,中国银监会集中印发了《关于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指导意见》《关于推行阳光信贷工程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指导意见》。三个《指导意见》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支农服务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作出了战略性的统筹规划,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实践普惠金融,倾力打造支农服务特色品牌,提升服务"三农"的便利性、可得性、多样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农信社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支农信贷机制、信贷方式和信贷产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新任务站在"三农"工作新的起跑线上,内蒙古农信社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中央"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发展思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支农支牧  相似文献   

3.
作为支持“三农”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多年来,农信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银监会总结和推广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服务经验,向本刊推荐了一些地区农信社支农服务典型案例。从本期开始,支农服务栏目对这些经验陆续予以选编刊登,加以推介。  相似文献   

4.
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丽水农信社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金融创新先试先行,在打造"诚信丽水"的改革发展道路上渐入佳境,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农村金融的"普惠样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石狮农信社以服务"三农"、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实施网点建设、人才培养、金融创新、科技进步、文化建设五项工程,各项业务实现协调发展,成为推动石狮经济发展、服务"海西"建设的一朵金融奇葩。  相似文献   

6.
银监会于2006年2月提出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远景目标: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争取用5—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此,笔者对农信社发展的远景目标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针对目前农信社进行市场化、商业化改革出现的诸多新问题,以及银监会对农村金融放宽准入的新政,对农信社带来的冲击等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的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浙江乐清农村合作银行克难攻坚,始终坚持"立足乐清、服务三农、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走助农惠民发展之路,取得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双赢的良好局面。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乐清农合行与"三农"同根、同源、同成长、同气连枝,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充当"草根金融"的主力军,成为乐清地区支农创新、富农惠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临汾市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坚持创建信用工程、发放小额贷款的支农思路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支农之路。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开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进程以来,湖南省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动摇,在全力服务"三农"中推进农信社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走出了一条社农"双活双赢"的新路子。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重重挑战和压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怎么走?湖南省农信社的答案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积极稳妥推进股份制改造;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加大信贷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不断增强支农功能,创新创优产品和服务;以有效防范控制风险为保障,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正>努力走出一条普惠金融与商业金融兼容并蓄的和谐发展之路,力求在新的金融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打造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自2004年省联社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扎实推行普惠金融,力争做到创业融资更容易、金融服务更便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上一层楼;努力实现服务对象大众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龙湾农商银行坚持"普惠、便捷、体验"的金融发展模式,坚持战略定力,明确差异化市场定位;坚持完善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创新驱动,建立体验式服务体系浙江龙湾农商银行是温州首家农村商业银行,于2013年4月8日由龙湾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而成。作为当地支农支小力度最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地方性银行,其发展坚持"普惠、便捷、体验"的金融模式,专注于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努力将自身打造为服务"三农"的主力银行、支持小微的伙伴银行、便利快捷的社区银行。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金融在支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上做出了贡献,支农力度明显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然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三农”的能力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阶梯式管理架构、互补式运营策略、差别化针对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在"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的优势地位随着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强力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结构、层次上对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农信社独家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如果仍坚持原有的业务发展模式,显然难以应对农村金融新格局带来的挑战。在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需求面前,农信社只有不断创新,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快、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城多经济一体化的纵深推进,“三农”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了的“三农”呼唤金融支农的全方位转型。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聚焦金融支农转型”专题,从细分客户市场、支农模式转型、产品和服务方式转型等方面,集中和持续报道农村金融机构“三农”金融服务的转型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诸城农商行转变机制、完善流程、重组架构,创造性地建设"三大工程","烹饪"出了普惠金融的"特色套餐"山东诸城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实践中,从转变机制、完善流程、重组架构,创造性建设"三大工程"入手,精耕"三农"市场,让农民和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更容易,办理业务更便捷,服务费用更优惠,真正把"三大工程"打造成了"支农支小"的惠民工程。首创"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畅通金融进村入社区渠道围绕农村社区带来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诸城农商银行首创以支行网点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16.
农信社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应通过立法进一步保障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浙江省农信社改革以来,各项业务发展很快,存款业已突破一万亿元,但是农信社还需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为其服务‘三农’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保障。"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联社副主任张波在本次两会中提出的建议。张波介绍说,农村合作金融是构建我国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合作制为基础、为"三农"服务的社区金融  相似文献   

17.
<正>普惠金融的推进,既需要农信社自身不断改革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也需要政策扶持的推动、助力普惠金融利国利民利社。近年来,湖北农信社围绕银监会"三大工程",推进湖北银监局"三个全覆盖"和"双基双赢"合作项目,普及金融服务,惠泽千家万户。五个全覆盖: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湖北农信社围绕银监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和湖北银监局电话银行乡村全覆盖工  相似文献   

18.
浙江龙游农信社通过“三立足”,打造村级普惠金融。一是立足渠道支撑,实现村级金融服务不出村。三年内完成“服务网点+助农POS机+助农终端+自助银行”服务模式全覆盖,推出驻村金融指导员服务模式,单独联系和建设一个金融服务样板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宗旨,在支农工作中,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仅凭农信社一家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必须与当地政府、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等组织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开创出支农工作的新局面。本期支农校栏目承接上一期,继续就各地农信社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有效服务“三农”的典型事例做一组集中报道。  相似文献   

20.
刷卡支付、网上转账、自助银行……对于大都市的金融消费者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手段和方式,但对于部分农村地区却曾经是很"遥远"的梦想。近年来,各地农信社尽力克服经营成本压力,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满足农民生活需要的、科学合理的电子银行体系,全面提升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电子银行,真正成为了服务"三农"的金融先遣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