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具有质轻、绝缘、耐酸碱、色泽鲜艳和防渗透等特点,用途极为广泛。随着塑料制品产量的增加,废旧塑料越积越多,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同回收其它废旧物资一样,已成为当今世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原材料、节省能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塑料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种。前者通过回收处理可以制成再制品,也可以制成塑料粒子;热固  相似文献   

2.
<正>据统计,全球塑料消耗量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30年塑料的年消耗量将达到7亿多吨。在这样的背景下,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应运而生。通过对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和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我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每年中国进口废旧塑料超过800万吨。但在废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非常低,我国废塑料回收行业陷入窘  相似文献   

3.
塑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效应。回收再生造粒为废旧塑料处理提供了一条资源化道路,既减少废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又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既不同于就地掺混,也不同于复合改性。它的标准是原位修复,实际上就是以回收塑料为加工主体去实现原生塑料的过程。本文介绍再生造粒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修复的方法及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备受关注的废旧塑料炼油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深圳市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开始用废旧塑料提炼 90号汽油和 0号柴油 ,这是我国废旧塑料油化首次达到国家标准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为全国塑料垃圾的环保处理开辟了新路。随着近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和高分子合成技术的进步 ,塑料合成工业迅猛发展 ,为现代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 ,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旧塑料 ,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据统计 ,我国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至少有 30 0 0万吨 ,如何处理废旧塑料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难题。目前 ,废旧塑料油化是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回收方法 ,既能消除…  相似文献   

5.
废旧塑料的复合再生利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废旧塑料的处理技术、再生利用途径,着重介绍了几种国内外在废旧塑料生产复合材料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如塑/木复合材料、塑料/粉煤灰复合材料、玻璃/塑料复合材料、改性沥青、塑料混凝土等.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常态下,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的趋势将集中在4个研究方向。一是废旧塑料分选、分离自动化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适合于各种废旧混合塑料的自动化分类分离装备,实行废旧塑料的高速高效自动化分离,解决传统靠人工和化学分离的低效率和高污染的问题。二是废旧塑料生产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关键技术设备研究。通过研究合金中的增容、增韧、原位增强、稳定  相似文献   

7.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21世纪各国重点发展的创新技术之一,而废旧塑料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环境问题,废旧塑料的综合处理是当下解决废旧塑料污染的主要途径。废旧塑料的综合利用是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与加工,通过综合处理技术将废旧塑料加工成塑料颗粒,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废旧塑料综合处理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的为废旧塑料再生技术。本文结合两个环评案例,全面分析废旧塑料综合利用技术——塑料再生。  相似文献   

8.
一、用废旧塑料制造“木质性塑料”是有效地回收塑料的方法之一1985年,湖南岳阳建筑塑料厂曾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成功“木质性塑料”,它是以废旧聚乙烯和锯末为原料,经开炼塑化压成的板  相似文献   

9.
美国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吴春山美国十分重视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主要原因是废旧塑料数量巨大,如不再生利用,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美国在一份向国会递交的报告中指出,在美国,塑料废弃物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重量的7%;到200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10%。一、...  相似文献   

10.
<正>邱永信火了!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农民邱永信,曾是村里第一批搞废旧塑料加工的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耿车镇成为了我国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废旧塑料加工基地,但污染非常严重。2018年10月,邱永信获得了"2018年淘宝村优秀带头人"称号。他从一个垃圾堆里挖出"黄金"的"塑料大王",转型成为了农村电商的"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塑料再生颗粒就是利用废旧塑料加工成颗粒,以废弃的塑料制品为原料加工而成,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12.
各类废旧塑料编织袋、大棚膜、凉鞋、手提袋、泡沫等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几乎没有多少人会在乎它们的价值。在大多数人看来,它们不过是些一文不值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甚至有危害环境的“白色污染”之嫌。若说有人偏偏对废旧塑料情有独钟,并以此为业,每年进项几十万元的话,你可能不信,可是人家就是在废旧塑料的一进一出中,腰包愣是渐渐鼓了起来,成为拥有百万元资产的老板,这却是不争的事实,笔者的实地采访,也进一步证实了这样一个“钱”途无量的致富行业———  山东省莱州市路旺镇戴家村农民戴炳君十几年前为南方塑料客户收购废旧塑料,由于对…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利用废旧塑料和木材废料制造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中应用了一种可有效联接塑料和木质纤维的特殊分子。由于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成了研究的重点。科研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将塑料与各种天然纤维相混合制造新型材料 ,因为这类产品有很好的弹性和耐用性。但由于塑料具有亲油性 ,而木纤维等却是亲水的 ,如何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在技术上有相当大的难度。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美国新墨西哥州矿业技术研究所经过深入研究发现 ,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接枝共聚物分子 ,可将塑料和木材…  相似文献   

14.
废旧塑料再生造粒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首选投资项目。利用塑料再生造粒机可以将大部分废旧塑料经过破碎、清洗、挤塑、切粒被重新利用投入到市场中,使得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近几年由于行业内部经营管理缺失,无序经营以及相关规定的不健全使得废旧塑料再生行业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废旧塑料 生产环保油漆我国目前每年的垃圾排放量已达53亿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还以9~11.5%的增长率增加。其中废旧塑料的比重不断增加。如果还采取传统的处理方法(填理、焚烧)来处理这些废旧塑料,不仅不能分解塑料,而且还会造成污染。因此,引起...  相似文献   

16.
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 ,日本MARUBENI集团日前同越南塑料总公司商定了在越南投资处理废旧塑料、保护环境的项目 ,该项目的资金将由日本环境保护基金提供。双方商定将在越南北方和南方各建一家处理废旧塑料的工厂 ,预计每家工厂的投资将为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这两家工厂将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 ,清除有毒物质 ,然后加工成公共场所的坐椅 ,或者是公园、花园的栅栏。越南至今还没有一家废旧塑料处理工厂。目前是由许多私人收购废旧塑料 ,加工成家用塑料制品 ,包括食品袋、购物袋。这样很容易引起疾病 ,有害于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塑料消耗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2030年塑料的年消耗量将达到7亿多吨。废弃塑料不仅影响城市美观,带来"视觉污染",进入自然环境后,更是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深层次的影响。同时,废旧塑料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再生资源,因此,废旧塑料的循环再生又是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塑料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的重要轻工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  相似文献   

18.
利用废旧塑料生产色漆,既能解决环境污染,又可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能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现将利用废塑料生产色漆的方法简介如下。原料:溶于醇、脂类的废旧塑料,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的下脚料,各种醇类的混合料(或乙醇),各种着色颜料。配方:塑料清漆10份、废树脂漆0.5~1份(防水性能随比例增大而加强),废酚醛树脂1份,各种颜料经调配后,总量在1~2份之间。操作:将1份废旧塑料放入8~10份的杂醇(或乙醇)中浸泡24小时,再搅拌6小时,使之成胶状溶液,用80目铜丝箩过滤,制得塑料清漆;选用颜料,加入适量杂醇(或乙醇)经球磨机磨成色浆。时间视细度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 ,我国燃煤电厂及化工行业每年排放的粉煤灰工业废渣逐年增多 ,预计 2 0 0 1年我国粉煤灰年排放量将达到 1.6亿吨 ,造成严重的“黑色污染” ;这些粉煤灰除部分用于建材行业 ,如砌砖、低牌号水泥、铺路材料以外 ,还有不少堆放于储灰场 ,或者排入江河湖海之中 ,既侵占农田 ,又污染环境。我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使得废弃塑料形成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 ,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利用粉煤灰和废旧塑料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 ,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大大加快我国废弃物资源化的进程。一种用废旧塑料和…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1992年元月改刊为《中国物资再生》以后,“再生科技”栏目的内容也随之由金属再生扩展为物资再生。废旧塑料,作为废旧物资的一大主体。其再生技术一直是本刊的热门话题之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现发表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两位同志合写的文章,读者可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废弃塑料的再生利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