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秀民 《活力》2013,(24):75-75
民生新闻是一种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新闻理念,它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和亲民性,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但在蓬勃发展同时,民生新闻遭遇到了瓶颈,学界和业界开始辩证地看待民生新闻的现状,并探索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杨禹 《活力》2011,(2):91-91
民生新闻是新闻本土化发展的产物,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采用平民的视角。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娱乐化与服务性备受观众青睐。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4.
马颖  老玉帅 《活力》2012,(3):52-52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体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则把它当做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新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颖江 《活力》2011,(3):119-119
近年来.“民生新闻”一词在新闻界十分盛行.各级各类媒体都在创办相应栏目,大力报道民生新闻,大有“无民生新闻不火”之势。  相似文献   

6.
刘广平 《活力》2012,(2):142-142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传媒界热捧的话题。它要求以平民视角和百姓情怀,以民众的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百姓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为新闻聚焦点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使新闻的外延有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的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迄今为止,人们仍然对民生新闻无法进行确切的定义,但是民生这一理念已经深入新闻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在发展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及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多种多样性等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的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来谈下民生新闻发展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所谓“主题新闻”,是相对于动态新闻而言的。动态新闻是按既定事实或既成事实采访材料,就事实写事实发生的过程,是镜子式地“反映”事实,其主要功用是传递信息。而主题新闻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指导,运用传播学关于“主动设置议题”的理念,由新闻媒体主动地依据时代的主流、事实的本质和受众的根本需求,突出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某个方面或综合性的重大主题,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对事实作明显的思想过滤,提炼出明确的主题思想,精心策划和制作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宋宇 《活力》2013,(12):92-92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载体。在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更多的是立足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把镜头对准普通的市民,关注百姓的身边事,让市民看到民生新闻实用、重要的一面。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市民对于民生新闻的印象大多是报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杂七杂八、家长里短的琐事等方面。不过,民生本就包括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两个方面。如何在“小而杂”民生新闻报道中策划采编富有特色的文化报道.也是需要记者强烈的策划意识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0.
乔虹  周毅凛 《活力》2013,(11):35-3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现象,它的概念的提出与《南京零距离》等栏目的实践密切相关。2003年8月,时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的景志刚开始琢磨和使用民生新闻的概念,他用“民生新闻”来概括既已存在的新闻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强烈反响,并对民生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近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相似文献   

11.
李金迪 《活力》2010,(8):335-33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从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民众情节。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上升为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百姓即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老百姓开始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当“民生”与传播媒体的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无小事,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一项项扎扎实实的民生举措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积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运用百姓语言,报道百姓身边事儿,民生新闻真正实现为民着想,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为生活添彩。  相似文献   

13.
李健宏 《活力》2012,(8):157-157
“民生”,是个涵盖性很强、内容很广泛的词语.“民生问题”也自然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语。随之而产生的“民生新闻”是特定的时代产物.诞生的背景是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它的出发点是为民众服务,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闻实践的深入.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国艳娟 《活力》2014,(6):130-130
民生新闻以其关注民生民计,贴近群众并且源于群众的栏目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近几年也却得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在阐述民生新闻发展成绩的基础上,从“宽”、“深”、“正能量”和“色彩”四个方面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9):44-44
民生新闻以贴近百姓的生活、平民语言的表达、民生事件的视角,成为近十年来中国电视栏目生力军。然而,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民生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上存在的缺陷也渐渐显现出来,肤浅琐碎的内容、浅尝辄止的报道习惯成为民生新闻诟病,传播效果不断出现“滑铁卢”现象。而鹤岗电视台《百姓百事》栏目,用追踪、追踪、再追踪的报道形式,进行新闻形态的调查报道、深入报道,推进事态发展,民生新闻也不断地找到新的“爆破点”。对于《百姓百事》栏目自身发展而言,提高了收视率,赢得受众对栏目的信任、提升栏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6):116-116
“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是民生新闻的特点。它给社会上弱势群体一个说话的平台。但是新闻的同质化、节目的单一和内容雷同,让民生新闻再一次受到了限制。镜头全部定格在生活小事、怪事上,使新闻本身失去了新闻的本质和价值,抑制了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让地方民生新闻即贴近本土文化,又展示“大民意”。真正成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7.
孙笑非 《活力》2011,(5):239-239
一、民生新闻与农民的距离 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认为,地方电视台处理这一类新闻(民生新闻)时更多的只是一种“市井新闻”,因此“民生新闻”称为“市民新闻”比较妥当:浙江大学传播学教授邵培仁在《是颠覆还是重建?——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一文中用“市民新闻”而不是用“民生新闻”概括当下流行的一些接近或类似于民生新闻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滨生 《活力》2010,(8):290-290
进入新世纪.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新一轮浪潮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经过十年的发展.各大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收视率。回顾这十年民生新闻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突与融合中找到了自身生存的空间,成为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的主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康奇 《活力》2014,(3):93-93
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一直备受观众的欢迎。顾名思义,“民生新闻”是电视民生新闻主要的传播内容。然而,何为“民生新闻”? 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的“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视角考察此概念,认为它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的“节目形态说”;时至今日,“民生新闻”仍只是业界的一种提法,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内涵,但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在《收听收看》(2003年第123期)中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描述: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那么如何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价值。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活力》2012,(23):89-89
这些年,民生新闻在我国电视新闻界异军突起,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该节目大都以突出新闻报道的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和参与性深受百姓欢迎,但也存在不少诸如同质化现象严重,过于粗俗化、题材狭窄琐碎、过分强调娱乐功能,一味追求负面报道等等问题.笔者认为,民生新闻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坚守“受众本位”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