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洪霞 《活力》2005,(5):220-220
很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认为将新闻与文学放在一起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抵消。文学要创造艺术典型,基本的手段是虚构,而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虚构是新闻的死敌。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生硬地告诉人们一个事情发生了,受众对那些板着面孔的文章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同时又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较鲜明的文学性的报道形式,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更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好的新闻作品让人读来回味良久,对人有所启迪,对社会进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程世伟  付瑶 《活力》2012,(2):161-161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从广义上理解是从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进行的新闻组合工作;狭义的理解则只着眼于对采访素材进行加工与合成。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排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马军 《活力》2011,(5):224-224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5.
徐丽 《活力》2012,(6):228-228
一、故事化新闻的勃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进行生动的加工创造,适合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易懂的叙事文学体裁。具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鲜明、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春生 《活力》2012,(23):83-83
在深度报道中,新闻细节的运用能使电视新闻更有新闻价值,在电视新闻中,细节表现的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有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细节部分主要体现在新闻人物的某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等方面,也可以说是某一个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细节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重点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记者是指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与其他媒体的记者相比,电视记者具有特殊性。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也就是说,电视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创作的作品非个人之作,而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电视记者应具备以下十种素质。  相似文献   

8.
秦鹏 《活力》2012,(18):113-113
电视记者是指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与其他媒体的记者相比.电视记者具有特殊性。电视记者的工作方式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也就是说,电视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创作的作品非个人之作,而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电视记者应具备以下十种素质: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由于它兼容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使它较之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真切、更生动、更形象的表现社会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展现生活中那些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也因此,电视新闻有着其他新闻样式不可比拟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和其他形式的新闻都是以表现和反映社会美和自然美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侯俊芝 《活力》2014,(2):112-112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3年了,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创新,才能做出更多的好新闻,好作品。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的。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拍摄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陈怀旗 《活力》2012,(10):193-193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笔者认为,现场报道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播报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也就是相应的新闻采访工作,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新闻采访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注意技巧的运用.采访工作可以看做是与采访对象的一次交流,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盲然的采访,必定会提出要采访对象十分反感的话题,给采访对象留下不好的印象,在采访过程中交流也会处于尴尬局面,导致采访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量,所以新闻采访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相应的新闻行业从事人员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增加新闻采访的质量,促进我国新闻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国辉 《活力》2005,(6):325-325
在深度报道中,新闻细节的运用能使电视新闻更有新闻价值,在电视新闻中,细节表现的就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有个性的画面或同期声。细节部分主要体现在新闻人物的某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等方面,也可以说是某一个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细节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重点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编辑是以新闻图像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手段,编制成的一个时段、一个栏目新闻的集成者.怎样呈现一条新闻,怎样编排好一个时段、一个栏目的新闻,而且完整准确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反映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还要使这个时段、这栏目的新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灵活,体载多样,富于变化:符合观众的收视规律.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是再创作者,深加工者.  相似文献   

15.
孙爽 《活力》2014,(24):42-42
一、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指在电视新闻中采用娱乐化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将原本客观、严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娱乐性强新闻形式,是将“硬”新闻采用“软”表达的方式。电视新闻娱乐扩大化是指电视媒体不区分新闻类型和内容将新闻通过娱乐化语言、画面、音乐等等方式进行娱乐化处理从而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新闻处理方法。在电视新闻娱乐语境中,娱乐是形式和载体,新闻是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一、节目的选题要与受众有贴近性 选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的最后把关,对新闻最终的传播效果有着决定性意义。因此,无论是新闻传播方式,还是新闻传播内容,都非常重要。在这个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都呈多样化形态的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是必要条件。本文将对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意义,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的实现对编辑人员的要求,以及实现电视新闻多样化的手段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吴伟东 《活力》2012,(18):119-119
电视消息的编排是一个重要的加工、包装的程序,是一个体现编辑意图、发挥节目集群效应能动的创造性工作过程。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编辑是新闻节目编排环节的实施者。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发展让电视新闻的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与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相比,新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化的特征。在当前新媒体传播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电视新闻编辑应加强创新能力,全方位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不断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