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晓利 《活力》2010,(10):198-198
新闻背景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中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是改进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不是偶然现象,事物都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构成新闻的任何一个事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是和某些事实相联系、相制约和相依存的。  相似文献   

2.
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脱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都有其产牛的原因.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从新闻人物看,可能会涉及他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可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报道的背景材料.一篇新闻恰如其分地运用新闻背景材料,可以衬托、深化主题,提示内容的性质和意义,因此新闻背景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姚艳春 《活力》2013,(11):37-37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选择适合自己媒体刊发的稿件,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戈公振先生曾指出.新闻是“发生事件之报告,但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任何一家新闻传播媒介都因为自己特有的隶属关系、办报目标而有各自的编辑方针.这也就决定他们对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可能全部收录选用,必须要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这对编辑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何海波 《活力》2012,(10):158-158
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及时而有价值的信息。报纸会议新闻也不例外,一篇报道中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越多,信息量越大,吸引人的因素也就越多。艾丰在他的《新闻采访方法论》中给新闻价值的定义是;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他确定新的事实、新的信息和普遍兴趣是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而新的信息则是这三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史洪帅 《活力》2011,(12):243-243
一篇好新闻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报道角度尤为重要。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选择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采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相似文献   

6.
感性的寂静     
司空见惯的事物 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事物……从来没有被我们描述。我没有试过,仅仅是把我眼下见到的所有事物的名字写下来是不是可能。哪十白是这样想像一下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没有一个人会做这件事。当他需要描述,他总是选择有限的事物,比如风,或者树,或者狗,或者别的什么,然后把其他的一切都放进背景里。在背景里,任何忽略和遗忘都有很充足的借口。  相似文献   

7.
徐力军 《活力》2011,(5):158-158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是指新闻报道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的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的含义 现公认的关于新闻的界定,是陆定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于这个界定,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是新近发生的,而不是历史的;是事实,是必然存在,而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虚构和创造;是报道,是公开的,而不是机密,不是情报.从这几点来看,新闻是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事物.  相似文献   

9.
王彤 《活力》2011,(5):225-225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时刻感受着它带给我的兴奋与喜悦——几乎每天都有机会接触新的人物和新鲜事物,感受着社会最前沿的资讯,吸吮着各种新思维、新理念所赐予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职业使命的神圣与责任的重大。深感记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具备新闻敏感性,时刻履行为社会、为读者传播信息的义务,不辱使命,为创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0.
程名 《活力》2014,(12):84-84
一、记者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过程;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原则和规律,去发掘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判断,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习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建立空间概念,掌握读图的技能。因为任何地理事物必须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中,任何地理事物的现象发生发展变化,都必须依托与一定的地域空间,以及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各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地域空间结构等一系列的地理思维活动。但是受活动地域空间所限,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地图,将个人活动空间以外的空间展现出来,这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掌握读图的技能,熟悉地图的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地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刘波 《活力》2011,(3):142-142
在新闻领域,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物,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而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相似文献   

13.
刘婷婷 《活力》2011,(20):106-106
一、要有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又分为两个层次:事实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很多主持人凭着优越的外在因素走进了出镜记者的行列。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实际的新闻训练,虽然有着清新的形象、伶俐的口齿.具备一定的镜头感,但一旦遇到复杂的新闻现场或者事件突发变故,他们就会变的语言迟滞,神态窘迫,甚至完全丧失对新闻的判断力。记者的事实判断力的形成源于对新闻背景的翔实把握以及对现场信息的瞬息捕捉,  相似文献   

14.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是指新闻报道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的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李建平 《活力》2013,(15):114-114
“新闻敏感”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广播电视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分析获得全国大奖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优秀新闻作品,就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它们都倾注了作者炽烈的情感,是作者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挖掘,凭着敏锐的新闻意识去捕捉。通过典型的事实报道,使新闻价值要素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6.
石晶 《活力》2004,(4):126-126
社会上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特征和对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新闻是一个行业,而且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从业人员编辑、记者,就无疑也就具有了比较特殊的身份、地位和特殊的工作性质。  相似文献   

17.
孙冬梅 《活力》2011,(5):176-176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新闻,出现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孙钢元 《活力》2010,(8):303-303
一、人文摄影的采访活动 随着摄影报道日益增多,当前报刊上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现象时有发生。大体有这样三种情形:其一,作品故意含混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以旧充新,迎合了形势却失去了真实;其二,作品交代的新闻事实突现一点,不及其余.强调了生动活泼却丧失了客观性;其三.反映的新闻不全面,局部事实典型却与全局事实相矛盾。  相似文献   

19.
李淑凤 《活力》2012,(12):137-137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任何美的事物自然也由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构成。从美的构成角度来说,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不可分离是一个重要规律。我们的报纸是给人们提供新闻的,人们在看报的时候,不仅用政治眼光去看,而且还用艺术眼光去鉴赏。作为副刊编辑,  相似文献   

20.
李宏  王大宏 《活力》2005,(2):92-9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就当今社会而言,新闻可谓是铺天盖地,有政策信息,国计民生,也有街头巷议,大众评说。然而,能见诸报端,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则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去甄别、筛选、精编和提炼,这就是新闻价值的体现。一篇高质量的好新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