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毕征 《企业导报》2012,(13):187
媒体追求的是自由,司法追求的是公正。本文先通过对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的区别来引出媒体对司法的影响。媒体监督的责任是基于大众的道德,司法评判活动是基于国家的法律,他们之间相互制约,但是如果媒体监督超越了自己的职权,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和谐,我们学习国外的经验,探讨自己的方法,找出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使媒体监督真正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悦 《活力》2011,(7):52-52
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法律才会被人们所尊崇。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正文明执法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而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全国检察工作的前沿和基础.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第一线平台。如何提升基层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从而为提升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盖如垠 《活力》2011,(9):4-4,8
法制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一五”到“五五”全民普法的20多年问.哈尔滨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各级行政和司法机构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制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现代法律文化是建立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契约平等关系的社会架构之上的,它以规范的严格化、体系的完整和谐化、司法进程的程序化和法律实现的效益化为自己的模式特征,它以确证法律的权威性、确信法律能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证每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在全面考察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总体从严,或者总体从宽。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是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既是执行法律规定、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本质要求。也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深入探讨打击传销工作中两法衔接面临的形势、环境,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式手段,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推进打击传销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是指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讲求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稳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在全面考察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总体从严,或者总体从宽。既要保证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又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刑事司法活动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郝波 《活力》2010,(16):66-67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保障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检察机关的职能及其内涵和外延也都在发展变化,为更好地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全体检察干警必须强化各项工作本领,以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既定的规则不可能包治百病,穷尽一切纠纷,它存在固有的缺陷和局限。为克服规则治理的局限性,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应当允许法官能动司法,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在我国这样一个法治根基比较薄弱的制定法的国家中,在司法裁判中将法官的智慧融于机械的规则,也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铁锋 《活力》2010,(8):198-199
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新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矛盾化解的前提是法律的和谐,法律和谐的关键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和谐。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提供公平正义的环境。起着司法保障与最后防线的作用。因而,检察机关要认真分析监督工作中存在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加强法律监督。为社会矛盾化解构建创造公平正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唐春一 《活力》2010,(21):130-130
信访工作是法院工作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司法和谐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为民司法的办案质量和法院队伍的整体形象。近年来,信访案件呈现出上访数量增多、集体上访增多、越级上访增多、方式呈多样性等特点。由于涉法上访案件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国家司法的权威、公正与效率以及社会纠纷与矛盾的解决机制问题,信访案件不及时解决.不仅会造成当事人的诉累,而且也会损害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功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功用是法律监督,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彰显司法公平正义;广义上的功用是社会服务,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检察机关狭义功用是一个点,而广义功用则是个面,从点和面的关系上看,点的并联和支撑,搭建面的平台,而面的平台效用又体现了点存在的必然性和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功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功用是法律监督,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彰显司法公平正义;广义上的功用是社会服务,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检察机关狭义功用是一个点,而广义功用则是个面,从点和面的关系上看,点的并联和支撑,搭建面的平台,而面的平台效用又体现了点存在的必然性和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纯石  张敏萱 《活力》2014,(1):17-17
宾县司法局通过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项职能,积极在依法治访上进行了探索,为解决百姓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一、群众上访,主动跟进 主动才能赢得工作先机。基于这一工作理念,利用依法治县办及司法行政系统的县直、乡镇、村屯四级调防网络和1600多名调解信息员的优势,在信访问题出现时,联动并分层次迅速赶往上访者首访地,力求第一时间,把群众上访的情况了解清楚。能主动跟的,能调解或化解的,立即协同有关部门或单位进行调解、化解。  相似文献   

15.
王双印 《活力》2010,(14):216-216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民生为先。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责无旁贷。检察工作着力于民生。不仅仅是为百姓提供具体的司法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履行检察职能创设一种有利于民生和谐发展的法治环境。因此,检察机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一个企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将围绕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深层次原因,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科学民主决策、公正廉洁执法、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加强源头预防,把维护社会稳定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稳定工作,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近年来的稳定工作实践,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司法仲裁和司法鉴定领域,房地产估价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估价已不是单纯的价值估算,它已经成为法官在调解和仲裁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润滑角色。如何客观、公平、公正地为委托方和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进而从更专业的角度为办案法官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给估价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给估价师带来了新的课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敏感性的问题,需要估价师予以警觉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崔荣超  穆丽 《活力》2010,(18):39-40
司法工作人员肩负着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能作用.司法腐败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法律监督就显得至关紧要.这也是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孙路 《活力》2014,(15):39-39
我国现行法律对法律援助案件工作受理、审查、指派和监督的规定,部分内容存在着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的缺陷。认真探索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优化法律援助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的需求,是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司法制度具体包括司法组织制度、司法人事制度、司法活动制度.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没有司法制度.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奴隶主、奴隶社会两个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并把有利于阶级利益的习惯转化为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