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2.
黄胜海 《经济师》2003,(8):33-33
当代科技进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文化水平提高不会增加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中新创造的价值。智力劳动、技术劳动、管理劳动、创新劳动使社会整体劳动得到增值。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  相似文献   

3.
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而企业家的劳动是最高级的管理劳动,同样也创造价值,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角度分析,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劳动价值有利于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物化劳动和科学技术这两种生产要素不会自行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类的劳动不断起着自乘的作用,从而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继承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独特地提出和论证了“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指出凡是能够提供文化商品(精神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凡是直接为生产性企业提供某种生产性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凡是与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直接有关的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
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当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分别从生产劳动一般、商品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和创造等角度对生产劳动展开了分析和阐述。该文认为,那种以是否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是否为资本带来利润作为标准来判定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论断是片面的,只有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用是否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作为标准,才能判断服务劳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6.
劳动的发展需求发展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其时代局限。一百多年来,劳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根据劳动方式的改变来理解并发展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点:劳动创造价值,物不会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7.
简单而笼统地用复杂性与简单性劳动来解释劳动创造价值的差异,容易导致逻辑循环与解释的随意性。本文分析马克思当年为了更重要的理论任务而没有深入分析的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指出社会劳动分为两个层次:在既定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常规型劳动,以及创造社会生产条件的创新型劳动。常规型劳动创造的劳动价值用凝结在商品中的既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抽象劳动时间来量度,而创新型劳动并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其生产的产品是社会生产条件的变革,通过提高社会人的价值创造能力而创造劳动价值,因而其价值创造过程与价值实现过程是同一过程,其数量等于这种社会变革过程中劳动价值增长的历史积累。由此可以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型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8.
陈子君 《时代经贸》2013,(20):173-173
我国传统理论认为教师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教师的劳动从来就是与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一般生产劳动中一部分;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考察,更是总的生产劳动中的一部分,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9.
吕学山 《经济师》2002,(5):37-38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应该扩展 ,应明确地将科技劳动、知识劳动和管理劳动纳入生产劳动范围的视野 ,将第三产业 (作必要的“社会扣除”)的发展纳入创造商品价值的范畴中来 ,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与时俱进 ,这种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劳动价值论问题,我既不赞同错解、曲解和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也不赞同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固守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观点,而是主张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如商业劳动和某些精神生产劳动可以创造价值。我认为,不应该区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统一的。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商品经济概念,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应该体现商品经济关系,劳动的重要性不能用是否创造价值来衡量。  相似文献   

11.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创意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生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担当着人的价值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对福建省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层次四模块”模式,着力建设以“共建共享”长效激励为基石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做好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倾向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和引导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着道德价值、政策导向机制、外部约束监督社会大环境的挑战,也存在着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管理措施不到位、方式方法僵化落后等具体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新闻事业的道德价值评价约束机制和体系,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法、内容,健全工作机制,开创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在欧美国家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把社会工作引入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极好契机。应当通过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民间社工组织机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变革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为社会群体与居民提供专业化、个体化的优质社会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商品价值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是任何抽象劳动都形成商品的价值,而是具有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的抽象劳动才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社会性、交换性和补偿性同时存在,三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抽象劳动的社会性、补偿性和交换性在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形成商品价值性质。商品价值性质的核心是生产者的劳动时间与社会总劳动时间的关系。价值性质范畴有助于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为判断劳动是否生产商品和形成价值提供新的视角。依据商品价值性质有助于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使劳动价值论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推进,利益在进行重新整合,为了在利益较量中特别是薪酬、晋升等方面利益不受损,员工会运用正当或灰色手段进行政治行为,其他员工对这种政治行为的知觉便是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同时,国有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员工身份置换等变革不断发生变迁,根据认知一致理论,这些职业信念会影响着工作行为如绩效。然而,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作为一种无法规避的环境知觉是否让员工们职业信念的实现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着员工绩效?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国有企业员工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职业价值观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对关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加入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变量,我们还发现,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对职业价值观与关系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人才体制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保证。基于此,分析了当前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管理中和谐模式的实现首先在于对人性的全面理解。从早期泰勒制中对理性片面、极致的追求到如今对员工工作情绪的理解与尊重,管理中的人性观逐渐走向饱满。员工工作情绪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从工作情绪内涵的界定出发,设计工作情绪调控的流程,从而构建基于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工作情绪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严峻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1):127-129
随着9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门,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开始受到冲击,本文通过对2009级学前教育两个班级组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分析,探讨如何从班级管理角度让90后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生活,同时对90后高校班级的辅导员工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探讨,并对高校勤工俭学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学生实习期学生工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工作者和建设者的重任。实习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校教学效果基本形式。大学生实习时间长短不一,实习地点分散。决定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有着存在阶段性、特殊性。针对高等院校实习期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构建学生实习期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有效延伸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