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和互谱分析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研究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关联性。在小波变换下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长短周期波动存在非一致性,短周期波动具有共变性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波动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动性、时滞性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长周期波动具有完全异动性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相干谱和相位谱分析表明,二者长短周期波动相关性较高,中周期波动宏观经济先行,长周期波动二者具有反向共变性,这与小波变换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互谱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权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权证与其标的证券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权证收益率波动与标的证券收益率波动之间的相干性较低,波动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领先——滞后关系,在权证最后交易日存在从权证收益率波动到标的证券收益率波动的领先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市场危机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危机处理是为控制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证券市场危机,避免证券市场主体可能发生非正常经营中断,避免危机扩大化导致金融市场危机以至社会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传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危机传染往往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不完全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中隐含了更大的银行危机传染的可能性;银行间的长期资产越多,银行间拆借的短期利率和银行间存款的长期利率越高,银行间拆借市场就越稳定,在遭受流动性冲击时,这一市场发生银行危机传染的可能性就越小.适量的银行存款对传染效应具有阻碍作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完备的银行间存款市场,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约束力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危机传染与国际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体现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危机传染的迅捷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现代金融危机日益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与危机和风险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的国别化和分散化,这大大降低了国际监管的有效性。在现有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不失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密切的国际贸易,金融往来和投机者预期等为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铺垫了通道,基本经济面的不稳定又放大了危机传染的危害,要抵御危机传染,必须加际合作,谋求联合监管,推动经济金融联系的多元化,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等,在这方面,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玉 《时代金融》2013,(11):11-12,18
本文选取香港、日本和新加坡股票市场指数,建立GARCH(1,1)模型刻画其波动性;然后采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分别对三个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是否发生传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危机中存在日本和新加坡股票市场之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即存在金融传染,传播路径为新加坡到日本;而日本、新加坡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传染机制,只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新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梅新育 《中国金融》2007,(18):49-50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均给相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一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就是一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外因之一。1840年后,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近代中国爆发了13次外源性的金融危机,其中有9次是国际金融危机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和特定的机制向国内传染而酿成的。把握中国近代国际传导性金融危机生成的机制及其危害,有利于今人防范和化解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构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最近的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惊涛巨浪。虽然有大量的新闻报道,但身处现在仍隔岸观火的中国,对于理解这次金融危机过程还是很难得要领。雷曼倒闭后,我一直追问在美国工作的同事,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会因为摩根大通追加50亿美元抵押品要求而出现流动性危机最后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证券市场之间的波动存在时变、非对称、非线性相关的特性,尤其是在极端事件影响下,证券市场之间往往会表现出尾部相关的特性。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利用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证券市场间的波动溢出。结果发现无论是金融安全时期还是金融危机时期,均存在美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溢出,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交叉相关分析法(MF-DCCA),考量上海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交叉相关关系。实证表明:上海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之间存在交叉相关性,且呈现出多重分形特征;当证券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时,上海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的交叉标度指数要大于其平均标度指数,即两个证券市场之间的交叉相关性要大于其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期间国际资本市场传染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九个国家(地区)的资本市场指数在次贷危机期间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危机前,美国对除中国外的7国(地区)在危机发生时冲击力更大,资本市场出现单向传染效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交叉传染的存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在危机期内,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影响强度迅速增大,持续时间比传统过程相对延长。本文还通过高低波动率机制的比例系数伽玛检测了这些国家(地区)资本市场间的转移传染和纯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4.
各国和地区设置证券交易税的政策目标在于降低股票价格的不稳定性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检验上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本文对美国、瑞典、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几个重要的证券市场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各国和地区设置证券交易税的政策目标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5.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金融研究》2016,429(3):74-91
本文以CCA模型为基础,对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杠杆攀升能够通过推升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并使风险积聚于占据网络结构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而通过债务和股权两个渠道显著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递。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攀升,已显著推升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而在国民经济部门间实施杠杆转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加强对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是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能否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思路是需要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监管政策需要合理化,此外还必须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我国证券公司虽已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但在实际运作中其职能行使上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2008年金融危机告诫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机制,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促使证券公司风险防范机制作用顺利发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变量综合成为四个因子,即规模激励因子、结构因子、监管因子和独立性因子,进而分析内部治理因子对证券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聂峰 《海南金融》2008,(7):39-41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中国的通胀压力越来越大。而通货膨胀是影响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有刺激证券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证券市场的功效。因此,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证券行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证券行业的商业模式,有待提高和强化。一方面,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要积极借鉴国际投行商业模式的发展,在经营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上需要积极借鉴;另一方面,中国的证券行业需要根据现有的发展矛盾和困境,在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模式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