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宏  张晶 《西南金融》2007,(9):57-58
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位和设计中国评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站在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审慎对待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培育民族民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以“规范和发展”为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允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纷纷进入中国,这对于处于幼稚期的民族信用评级业是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次债危机以及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表现出对现行国际评级体系的不满。而在"炮轰"和斥责的同时,中国评级业更要深刻反思并引以为鉴,加强对本土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评级,提升信用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信用评级的专业性,更好地承担起我国资本市场信用服务和社会信用安全的责任。为此,本期专门策划一组"民族信用评级发展特别报道",通过传递金融监管部门的声音、国内评级公司负责人的言论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的建议,总体展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成就,思辨发展问题,提出改革方案,进而将中国信用评级思想理论和实践推向新的高度,使民族的评级机构"直起腰杆",在国际舞台上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4.
冯雷 《征信》2017,35(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信用评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的初期,应持续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最终形成以市场评级机构为主体的信用评级市场,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评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评级业被推到风口浪尖,一方面,市场认为信用评级没有及时地反映真实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发行人与评级公司的雇佣关系也使评级机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信用评级的意义和价值究竟何在,面对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又亟待完善的现状,信用评级业应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问题需要市场、评级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经济金融环境及信用评级业发展历史的差异,使得两岸在评级市场结构、市场准入条件、评级监管模式、评级法律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在两岸经济交往与融合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两岸信用评级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岸应拓宽信用评级业务合作领域,加大评级机构合作力度,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协调,增进信用评级同业交流,共同推进两岸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永刚  薛永洁  景欣 《征信》2016,(2):62-64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国际信用评级面临危机的同时,中国的信用评级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信用评级的公开、公平、公正、独立性、专业精神的建设,强化对评级机构本身的监管,逐步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本土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9.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 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信用评级作用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控制后的五大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世界各国对信用评级业的严格控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如何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如何起草《信用评级法》,如何限制外资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提出建议。同时,也就中国信用评级业的崛起、信用评级系统自主研发方法和评级标准等问题提出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评级事关国际金融话语权,对于国际信用资源的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和扶持给予了较多关注,但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仍显缓慢。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声讨和反思,也为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从国际、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建设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信用评级机构服务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促进信用评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新的构想以及从新的角度分析旧对策的具体实施,以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陕西省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的信用评级市场应该是金融机构内部评级与专业评级机构外部评级的有效结合.本文在对陕西省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在不断完善信用评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陕西省内、外部评级相结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冉俊 《征信》2011,(3):35-38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  相似文献   

15.
美国信用评级市场与监管变迁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高度垄断、严重的"顺周期"现象、利益冲突、金融市场及监管当局对评级的严重依赖是当今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目前美国信用评级业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基础、NRSRO注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直接监管相结合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及监管变迁对我国的启示是:应逐步打破国际评级市场完全由美国评级机构垄断的现有格局,必须逐步构建有中国自身特色的本土评级体系,并将本土评级体系的培育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走出去"战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降低国内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屈筱茜  朱合洪  颜凌 《征信》2011,(2):45-4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评级失信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是金融市场信用评级服务的灵魂,也是信用评级机构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资产。金融市场市场信用评级失信破坏经济与金融安全,助推金融风暴,消灭社会财富,摧毁评级信誉。因此,必须通过牢固确立发展信用评级与构建评级信用的国家战略地位,切实提高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的信息透明度,积极培育独立自主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根本扭转外资控制并垄断我国评级市场的被动局面,努力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加速打造尽可能避免利益冲突的商业模式,尽快建立客观公正的评级立场、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大力强化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监管等手段措施来加以防范和矫治,倾力铸造我国金融市场的评级信用。  相似文献   

18.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变迁——“次贷危机”下的反思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末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相似文献   

20.
蒋丽敏  李宇翔  唐剑 《征信》2021,39(3):47-51
自2017年起,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开始加速对外开放,我国信用评级市场间机构竞争格局必将产生新变化,信用评级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在开放条件下,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可以借鉴美国经验,重点关注监管法治建设层级不足、金融安全风险、利益冲突等问题.因此,应加快各地《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信用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