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逐渐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通过大规模的实施农村、乡镇和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我国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观,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与城乡、农村  相似文献   

2.
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具体体现。大通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给城乡一体化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稳定、可靠、经济、安全的能源保障。农村能源对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作为国家整个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影响到我国能源供求形势,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公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该文在分析农村客运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客运交通的出路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并讨论了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鹏 《新西部(上)》2007,(5X):17-17,49
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该文在分析农村客运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客运交通的出路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并讨论了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区域交通体系内部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及同种交通方式内部的衔接与换乘,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从明确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和方向,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城镇组团内部统一管理机制,提升交通信息一体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制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0年来,我国建制镇发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制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促进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建制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史明瑛  汪浩  朱德开 《特区经济》2007,225(10):144-14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将大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合肥市的实际,对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发展。我国近期开展的中共十九大指出,各级政府应该坚持从现实出发,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促使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城乡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1995—2015年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数据,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弹性系数的范围在1.18至1.22之间且波动明显,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保持在0.335附近,波动幅度较小,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交通类和能源类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7~9年之后会趋向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公共品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以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误差模型,在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从空间的视角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一级公路,三级公路对于收入差距存在正向溢出,二级公路存在负向溢出,高速公路影响并不明显;铁路基础设施则与之相反。结果表明: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建结构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资本边际收益不断递减以及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消失,合理分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向效率方向转型变得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2.
谈农民需求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举措,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属于公共品或者准公共品范畴的农村基础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保障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成为摆在新农村建设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要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尹博宇 《魅力中国》2010,(6X):248-2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村金融效率,首先要从农村经济入手。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寻找四川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从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琳慧 《天津经济》2016,(10):45-50
通过选取反映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的指标和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城市交通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具体的相关系数,分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效益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与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性较强,这表明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自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以往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不合理及建设与维护不协调等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找出其背后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农村小康社会的定位入手,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相关的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制度化等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为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作用方向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合理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综合影响效应,文章针对1980-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各省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全部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其地区差异.然而,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只有在达到一定门槛值之后才可能会降低其地区差异.对于这种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中出现的非线性效应,文章从我国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体制视角给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李向阳 《发展》2011,(1):49-49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有些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在农村 ,难点和障碍是西部农村。本文主要从西部农村的基本现状出发 ,分析西部农村小康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组织制度、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庆经济》2004,(6):7-9,25
一、三县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坎”起步阶段。在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给予特殊支持引导 经过直辖以来的发展建设,重庆经济在“爬坡上坎”中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经济工作的重点开始由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向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并进转移。城口、开县、巫溪地处大巴山区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位置偏远,环境条件较差,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