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碳排放交易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碳排放量过高所导致的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对发展碳交易制度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最新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条款的修改进一步显示了碳排放数据作为碳市场运行的“生命线”角色。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不仅要解决减排单位、核查机构、会计与审计等参与主体间的多重利益博弈,还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等多对基本关系,这对监管制度的弹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国际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围绕MRV体系展开,各国际机构建立起了不同的监管框架,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此进行了落实并发展。我国刚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不久,现有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制度在体系、内容上仍有短板,难以适应新要求。为此,本文立足国际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的制度内容与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碳排放数据监管制度存在的短板,最后提出了完善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金融是基于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的一种新型金融运作模式,在全国多省市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的背景下,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碳金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新疆发展碳金融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预期的发展模式.在综合考虑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碳排放现状、目前发展碳金融主要方式、发展碳金融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之后,认为在有必要在新疆发展碳排放交易并建立区域性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管控制度、配额管理制度、抵消制度、交易制度和第三方核查制度是《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的基本制度。深圳市与国内其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相关规定相比较,其进步主要体现在:“四种类型、三个板块”的独特交易体系的设计,企业碳排放核查制度的开启,初始分配方式的灵活化,政府对碳排放市场价格的调控。但在交易主体的界定以及无偿分配的配额量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具。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从我国碳排放实际出发.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碳金融的主要做法,对推进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审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碳排放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其演进经历了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阶段、国际组织制定碳排放评价体系阶段、IAASB碳排放审计评价准则阶段。具体而言,排放交易计划、监管披露制度、自愿披露促使碳排放数据披露逐渐增多,继而推动了国际组织碳排放评价体系的建设,而评价体系的完善与碳交易的兴起又促使IAASB发布了ISAE3410用于具体指导碳排放审计的执行。纵观碳排放审计评价制度的演进历程,我国应从制定统一的评价与报告制度、建立碳排放线上资料库、制定碳排放审计指南的措施着手构建碳排放审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通过市场供应与需求间的杠杆性功能,实现环境资源高效、公平利用的一种制度安排。增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与服务密切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须以制度构建为基础,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市场发展,以信息公开制度和市场交易监管制度为核心,以多层次市场交易机制为制度支持,遵循“三步走”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8.
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碳排放政策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近年我国碳减排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税政策及通过调整产业政策控制碳排放等方面,主要涉及政策可行性研究、国外经验借鉴及我国政策的构建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碳减排政策类别的多元化研究、政策环境研究及政策实施影响因素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深交所》2008,(7)
当前,我国应加强对气候的研究,包括气候对政治经济影响的研究,以把握未来在气候谈判中的主动权,否则,可能受制于人。其次,探索建立碳交易制度也是必要的。当然,建立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能超越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但是,建立自愿性碳排放权的"实验"交易平台,以培养碳排放权交易与管理的方面的人才,并进行相关制度探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总量与交易机制”与“基准与信用机制”是两种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分析这两种制度的特征发现,虽然两种制度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碳减排,但实现减排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正是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制度会计确认问题的“同与异”。论文深入比较了两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会计确认问题,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和根本措施是减少碳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碳交易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衍生出相关的金融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是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在碳减排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金融创新.目前各地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由于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割裂情况明显、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较大制约.本文从我国碳交易和金融服务实践的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走访调研,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管控制度、配额管理制度、抵消制度、交易制度和第三方核查制度是《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的基本制度。深圳市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四种类型、三个板块"的独特交易体系的设计。但在交易主体的界定以及无偿分配的配额量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了碳排放权及相关交易制度。这种机制是解决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有效配置大气环境容量资源、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的重要制度。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是确保国际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开展的前提。碳排放权因其客体可"物"化而具有物权性质,因权利的取得需经行政许可且权利行使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可定性为特许物权。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质押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信贷模式,该模式已在多地成功落地,但也可能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重点对碳排放权质押的质权效力风险和质权实现风险展开探讨。质权效力风险包括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以及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在设立、公示方式上的制度缺失;质权实现风险则表现在碳排放权价值减损、碳排放权重复质押和质权实现方式不足方面。对此,从制度设计上,应基于碳排放权的私权本质和权能构成,明确碳排放权作为独立的准物权类型,并将其纳入质权客体的范围,以消解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合规困境。同时,从统一质押登记平台和强化质权实现途径两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法律制度,为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关键性考核指标,因而对工业企业碳排放与工业企业效益之间的动态关系考察成为检验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点和热点。笔者根据ABS冶炼公司"十一五"以来(2006年至今)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衡量工业企业效益的情况,根据冶炼企业所需的几种主要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数据作为衡量ABS冶炼公司碳排放的情况,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工业企业效益与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ABS冶炼公司效益与碳排放之间正存在由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转变。ABS冶炼公司节能减排经验也带给其他企业一些启示和建议,如调整生产结构、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完善,从而确保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企业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娟 《会计师》2014,(1):3-4
本文对国内外碳会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从碳会计信息披露、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碳会计相关的鉴证业务(审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以及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相似的信息披露平台。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碳市场交易机制实现碳总量控制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方式,碳排放会计准则是重要的管理工具。社会关联账簿制度提供了透明的碳排放信息,企业碳排放预算与碳指标是社会关联账簿制度的企业化,需要构建整体的碳减排应对机制。上市公司低碳治理可从碳信息披露着手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相应地衍生出各种与碳排放有关的金融需求。碳排放大国的低碳金融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争先参与碳市场交易。本文从我国碳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碳金融产品开发从供、需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应加快实施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加大对碳资产工具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创新碳金融产品、完善专业化的碳金融组织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楠  于柔 《河北金融》2023,(12):3-9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重点考察了制度环境在数字金融与城市碳排放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证实:(1)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并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源消耗强度是数字金融改善城市碳排放的有效机制,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进而降低碳排放。(3)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中,财政分权、对外开放程度在数字金融与城市碳排放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市场化水平未起到调节作用。(4)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碳减排效应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而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