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腾讯Q币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流行,Q币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已不仅仅局限于腾讯公司所提供的增值服务.Q币的广泛使用使其开始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但是能否认为Q币就是货币呢?针对这一问题,从货币职能、货币发行和货币形式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物流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钞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现钞货币的印刷数量表明,其绝对数量仍在逐年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在适度增长。2004年9月,广义货币M2余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  相似文献   

3.
4.
5.
2002年以来我国价格水平又呈通货膨胀趋势,尽管供给冲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基本上可由基础货币因素来解释,货币乘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的来说对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贡献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基础货币增长压力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持续双顺差,根源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相关政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冲销外汇占款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文章就调控我国货币供给增长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文章论述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以及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在现行国际条件下我们应当冷静对待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公众的现金持有偏好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来间接实现的。对我国1994~2006年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存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影响现金持有偏好与准备金需求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波动规律,以国外净资产比重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再贷款比重不断下降及央行票据比重陡然上升为主要特征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过快增加和货币乘数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文章论述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以及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在现行国际条件下我们应当冷静对待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局部调整模型的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梅  焦连英 《价值工程》2006,25(12):123-126
借鉴成本最小化行为引发的局部调整模型,采用1999年一季度至2005第三季度数据,建立我国短期动态货币需求函数。回归结果显示,实际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166,利率弹性为-0.096,通货膨胀弹性为-0.645,基本符合一般市场经济特质。根据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目标进行短期动态预测,得出2005年四季度至2006年四季度名义货币供应量M1季度同比增长率平均为13.2%,表明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外部冲击形成空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紧缩倾向。  相似文献   

10.
陈同浩 《价值工程》2007,26(4):147-150
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分析基础,结合了当前东亚各国的经济情况,得出结论:现阶段东亚地区各国不构成最优货币区,但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货币合作的收益远大于成本;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渐进地推进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最后,提出了对实施东亚货币合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基于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着我国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采用发行融资债券调节基础货币的非常规策略不能持久,抑止对外净资产过快上升的成本越来越高。现金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持续下降而准货币存款比率却变化不大,从而导致我国货币乘数持续上升。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要货币波动现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参照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走上了波动之路。2008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从8.2765元/美元升值到了6.8271元/美元,3年对美元升值21%以上。直到如今,人民币升值问题仍然备受关注和引人热议。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继续升值;另一方面,我们国家也感到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研究,如近期怎样看待和应对人民不升值问题;远期如何看待和应对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之后的汇率波动问题。本文从汇率波动的角度,通过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汇率波动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看法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一种新的虚拟货币迅速崛起,给金融领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困惑。利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比特币进行剖析,特别是它到底是不是货币这一疑问,通过和金银以及纸币这两个最主要的货币形式的比较,尝试做出回答。比特币已经被我国政府明确认定为虚拟商品,而不是货币,说明在现在还不具备使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条件,但是它已经具备了货币的基本属性,在未来仍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  相似文献   

14.
欧文·斐休定义货币流通速度为货币的周转率。在现代货币流通速度通常定义为总收入对货币数量的比率。例如在1979年第四季度,美国M_(lA)的收入速度(GNP/M_(lA))是6.66。换句话说,M—IA(活期存款和通货)按每年6.66次支付,或周转,以购买国民总产值中包括商品和服务。流通速度的倒数,M/GNP,表示人们对每元收入愿意持有多少货币,反映对货币的需求。表1列示我国台湾省和美国历年的货币  相似文献   

15.
16.
论文认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渠道是调整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但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的变化率与广义货币供给的变化率之间有弱的相关性,这说明我国央行通过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另外,央行通过货 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也被证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这对于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求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状态,这主要源自于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提高货币供给的可控性着手,缓解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倒逼现象,改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供给输入型通货膨胀异常情况的存在,然后就货币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年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CPI数据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反常规关系和政府对外汇占款的对冲策略出发,探讨货币供给途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论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外汇增加转化为基础货币的投放造成国内货币扩张,以致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我国中央银行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冲销干预。文章通过对我国央行主要冲销干预措施效果的分析,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缺乏和信贷间接控制乏力影响了冲销目标的实现,而由国情所决定的准行政干预却有一定效果,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文章就我国货币冲销干预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特币的研究,文章站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以货币的属性和职能为标尺,对比特币进行考量,就比特币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