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一号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实施,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产业的持续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如何构建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是项目建设殛需解决的重要而紧迫课题.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该区生态移民的特殊性,提出了适合当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基本生存型、脱贫型、小康型、富裕型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并对其四种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以期对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和各级有关部门在同类地区进行移民安置、资源合理利用,后续产业构建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层面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与城市的认识,分别从空间关系、供给面与需求面探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应考虑的因素,并选择台南市为研究区,基于区位、资源特色将其分为自然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并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策略。其中,文化生态旅游是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与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自然生态旅游则重点利用当地盐田、渔塭、湿地及红树林等自然与半自然资源,以保护及保育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在提升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强化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前,山区生态旅游已成为深受都市民众喜爱的一大旅游亮点。中国南北过渡带因其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南省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位于中国的南北过渡带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联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因大部分山区地处偏僻,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其基础设施、开发理念、环境意识及整体规划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应对这些限制因素,是河南省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宁夏固原市自进行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在生态恢复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阐述,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目前固原市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树立旅游资源整体观,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服务于人类的最佳效能.本文按照整体开发、循序渐进、开发与保护协调和网络化原则从整体上阐述了对河南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区整合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移民安置点的聚落重构——以陕南移民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陕南240万移民的后续生产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国内移民研究逐渐着重于例如社会、经济、规划、建筑等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陕南移民安置点建设的实地调研,结合设计实例,提出在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着重以从乡村聚落的传统特征研究为出发点,演绎传统的聚落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7.
面对环境和贫困问题,贵州率先提出并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贵州正安县的特色模式作为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草原退化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移民,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现象。文章以迈克尔(Michael M.Cernea)的贫困风险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因素对牧区生态移民可能面临的贫困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草原牧区生态移民贫困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模式的内涵、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应坚持"以城镇集中安置模式为主,其他安置模式为补充"的移民思路,以及依托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移民进行安置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武隆县2007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的结果显示:生态赤字为0.443909494hm2/人,生态系统的前景不容乐观,人类活动的负荷超过了该地区的生态容量。文章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避暑旅游对游客而言不是简单的异地短时居住,而是带有休闲、度假活动的旅游。六盘山地区夏季清凉、舒适的气候成为避暑旅游发展的基础资源,虽然"消夏游"也是其四大旅游品牌之一,但"避暑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鉴于此,文章在对六盘山地区避暑气候资源评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与机理,研究选择地处滇西北生态脆弱区,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云南省玉龙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在旅游业起步的探索参与阶段(1988~1996年)和快速发展的发展巩固阶段(1996~200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选择与玉龙县邻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永胜县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表明:以旅游业为主的人类活动是玉龙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导致景观格局的不连续性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旅游业发展更为快速的发展巩固阶段,旅游业相关的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玉龙县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尽管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但在整体上会推动区域生态格局与功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组织中,目前主要强调泛珠江旅游经济区的建设.本文认为在合作中不但要加强旅游经济合作,还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的合作,并就泛珠江区旅游人力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新疆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那拉提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并且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也吸引着各地旅游者的关注,但同时也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测算出2012年那拉提镇旅游生态足迹为64 118.11 hm2,是旅游生态承载力的13.56倍,旅游生态赤字为59 390.79 hm2,说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那拉提镇资源环境,当地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我国一个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发展很快。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影响蓝田汤峪温泉度假区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温泉资源自身因素,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人才状况。它们共同作用于汤峪温泉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蓝田汤峪温泉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依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蓬勃发展。中国南方山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极具优势,"门口塘"文化便独具特色和功能。为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动中焕发活力,特提出要加强理论研究,强化重点保护和进行创造性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评价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生态旅游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条件。本文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丽水市分为4个生态旅游区。同时,指出丽水生态旅游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加大区内交通建设力度;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培训和环保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