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认定企业的偷税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文 《税收征纳》2004,(8):14-14
2002年11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偷税罪定罪处罚,这为正确认定企业的偷税行为提供了可具操作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偷税滞纳金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姗霖 《涉外税务》2004,(11):55-5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偷税的滞纳金"到底属不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会不会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征收目的  相似文献   

3.
孟凡惠 《税收征纳》2004,(12):17-17
《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4.
国家税务总局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未申报税款追缴期限的请示》的批复(国税函[2009]326号)称: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税收征管法第六卜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偷税、抗税、骗税,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上述所称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已于2011年6月30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以法律的形式在45条第二款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对税收滞纳金理的征收金额不受限制.税收滞纳金是否适用于强制法的规定?本文对此进行了法理分析,对税务机关和纳税人起到参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志南 《涉外税务》2001,(12):71-71
最近,某地有甲、乙两个体工商户,分别被查出1.5万元和3万元的偷税.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10%(以下简称假途灭偷税比例)以上的,即构成偷税罪.在此,甲、乙二人偷税额“达标”,众皆无话可说,然而,法官“盘点家产”后判定:当事人甲收入较少,应纳税额为5万,偷税比例为30%,构成偷税罪.当事人乙收入高,应纳税额为36万元,偷税比例为为8.3%,未达10%的最低标准,乙被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作出税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一般都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的规定,告知纳税人如果未在法定期间(收到行政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缴纳罚款的义务,每日将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以下简称“加处罚款”)。理  相似文献   

8.
2011年,A水泥厂被举报偷税,经调查有4家个体户购买水泥制品时不需要也没有索要增值税发票,少记销售收入121.84万元。某县国税局依据《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定性A水泥厂偷税,追缴了应纳增值税17.7万元及滞纳金,处以偷税数额的50%罚款。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偷税犯罪法律制度主要是由199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四十条和1997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二百零一条两部分构成。《税收征管法》初步建立起我国惩治偷税犯罪的法律制度,而《刑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的税收犯罪法律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逃避追缴欠税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缴欠税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一种税收强制职能,该项权力的行使经常会受到纳税人的破坏,刑法为了杜绝该类行为的发生,规定了逃避追缴欠税罪,只有当纳税人非法拖欠税款并实施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时,才能依法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相似文献   

11.
林雄 《福建税务》2001,(8):18-20
按照旧征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下列三种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不得直接给予罚款,只有责令限期改正而逾期不改的,才能给予罚款处罚。1.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销登记的。2.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薄或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3.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新征管法在第六圩 条将其修改为:在责令其限期改正的届时,可直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直接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为适应会计电算化要求,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新征管法在第六十条增加了如下规定:纳税人不按照规定报送会计核算软件,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12.
黄俊 《税收征纳》2023,(4):26-27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由此,稽查局在查处税务案件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稽查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规定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决定和税务处罚决定,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如对前述税务处理决定和税务处罚决定不服的,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罪是指偷税情节严重的偷税行为。而认定偷税情节严重的最低标准有两个:一是指偷税数额1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以下简称偷税比例)的偷税行为;二是因偷税国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行为。第一条标准在实施中存在颇多问题。本就偷税罪认定的量化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罚法》及《办案程序》均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作出了加处罚款规定。《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是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研款;三是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办案程序》第四十条规定作出处罚的外汇局可采取下列措施“每日按罚没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纳税人欠税应缴纳税款,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2000年11月27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书“造就”了全国第一个因逃避追缴欠税被判刑的国企厂长——  相似文献   

16.
咨询服务台     
《税收征纳》2012,(7):30-31
●纳税人因预缴税款小于实际申报应纳税额的补税,是否应当加收滞纳金?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期申报预缴税款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753号)中的下列规定,一、《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要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预缴税款之后,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税款结算的,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1,(10)
<正>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2号)第三条中"凡逾期未申报认证的,一律不得作为扣税凭证,己经抵扣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如数追缴,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规定废止。2007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逾期未认证或未稽核比对如何处理问题,另行公告。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2,(13):80
<正>为了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和纳税人负担,现将1元以下应纳税额和滞纳金处理问题公告如下: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缴税凭证上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1元以下的,应纳税额和滞纳金为零。本公告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特此公告。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企业偷漏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规定,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发现企业  相似文献   

20.
新《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作了纳 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自结算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补偿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5月18日国税发[2001]54号《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五条规定,退还下列四种类型的多缴税款不能加算利息。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