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区利益:我国产业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的诸多问题均根源于产业结构失调,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并存,之所以如此,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利益障碍的存在及政府间博弈行为造成的,要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区利益障碍,就必须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协调模式,即“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同时,中央政府还必须建立两种新型的利益协调机制,即“利益分离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并根据这两种机制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普遍形式,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在于有别于“经济人”理性的“合作理性”.在市场层面,长三角区域合作动力源主要来自市场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合作博弈所达成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点;在政府层面,区域合作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动机,既有来自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的追求,也有来自其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会导致区域合作的双重后果.通过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理想状态,建立平等对话、多元参与和矛盾仲裁等机制对完善区域政府合作至关重要.能否将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力有机整合,形成目标一致的驱动合力成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笔者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行为主体置于一个统一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企、银”三方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建立了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转型升级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极大似然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企、银”三方关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相关影响因素重要性认识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改变用途后价值大幅提高,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对增值进行利益博弈。被征农地应该如何定价,增值应该以什么比例分配给相关利益主体,研究者对此争议很大。文章把农地交易看成一个纯交换经济,探讨了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首先,找到不同条件下的讨价还价解,分析它们的关系及演化规律;然后,利用边际生产力贡献原理,分析均衡点的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可能性;最后,利用稳定匹配理论探讨博弈双方实现以上均衡点的机制。研究表明:农地定价讨价还价博弈中任何个体的"理性"都会陷入囚徒困境,应该寻找一种定价机制和分配机制来实现个体理性、群体理性和整体理性的完美统一;所创造财富只有按照贡献份额公平分配,生产才有效率,但是由于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必须设计一些社会机制如农地网上交易平台以尽可能使现实接近理想。由此,文章在以上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出网上农地交易机制进行交易匹配,并针对农地交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Shapley值法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其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都站在自身利益需求的角度上,不同的利益要求间往往存在着一定冲突。有研究者曾用合作博弈中的讨价还价模型讨论了两个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所有权比例争取时的子博弈精炼均衡,但当有多种利益相关者同时存在时,该模型无法发挥作用。本文提出基于Shapley值的企业利益分配方法,既克服了讨价还价模型的不足,又能避免利益平均分配,使得企业的利益分配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更加合理,减少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张苏 《经济学家》2005,28(1):103-108
经济全球化规则实质上是一系列合作条款,由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共同制订,它在本质上可以是“良性”的;在不平等是一种必然结果时,这些条款合乎每一方的利益;一系列良性条款的执行有可能改变各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对比,使得下一轮合作条款的执行有利于结果更为平等。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政府制定最优公共政策提供了激励,另一方面促进了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企业和政府的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该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但该地区三次产业仍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问题,从而影响其对就业的贡献率。提升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要通过地区联动调整第三产业布局,推进服务贸易和外包贸易,发展环境贸易,加快服务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就业贡献率,建立企业、政府间多层次的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主要形式,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机制是实现生态旅游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生态旅游的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入手,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社区"两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和讨论利益相关者的动态演化过程,利用雅可比矩阵的稳定性判断影响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几个参数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方最终策略的选择受博弈初始支付矩阵及关键参数选择的影响;引入社会舆论机制监督政府;政府通过补贴倡导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旅游企业通过分享旅游收益,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及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等途径来促使社区居民与其合作,可最终实现博弈三方利益共赢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丹云  侯晋 《经济师》2023,(10):11-12+15
“巨型学校”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政策放开、地方推动、名校逐利三重合力作用的结果。文章通过引入案例说明,“巨型学校”的形成具有“讨价还价”的特征,其推动力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认为,要实行有效的宏观控制,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控制机制中的硬件(地方政府、银行、企业)进行改组,进行利益分解——分解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扩张投资方面的联盟,把地方政府从扩大再生产活动中分离出去;分解企业和企业职工在扩大消费基金方面的合力,使企业具有独立的利益和“人格”——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这样才能根治“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顽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解析区域一体化对科技人才竞争力提升的驱动机理,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影响及经济与收入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间一体化水平差异扩大,空间上集聚效应显著,形成“沿长江以南”和“环太湖”高水平一体化集聚带;②科技人才竞争力逐年提升,城市间科技人才竞争力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多中心态势逐渐显现,但“马太效应”依旧显著;③长三角一体化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门槛,影响系数分别呈现“U”型和倒“U”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时代经贸》2010,(20):168-169
本文比较了江浙沪台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及两岸金融合作进程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和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最后提出了ECFA框架下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技术经济》2011,30(12):75-80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长三角都市圈16座城市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结构模型,从交易主体行为制约机制、技术中介组织机制、统一信息系统运行机制和统一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对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创新: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都市圈发展的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创新资源流动整合、知识技术溢出和市场规模扩大等维度深入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将长三角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8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为样本数据,综合利用合成控制法和PSM-DID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整体而言,长三角扩容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从不同区域看,长三角扩容对原位和新进城市创新水平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新进城市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容政策对科创走廊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强于非科创走廊城市,同时区域通达性改善也能够明显强化扩容对城市创新的政策效应;③扩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研究结论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建设长三角创新驱动示范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都市圈发展的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创新资源流动整合、知识技术溢出和市场规模扩大等维度深入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将长三角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8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为样本数据,综合利用合成控制法和PSM-DID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整体而言,长三角扩容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从不同区域看,长三角扩容对原位和新进城市创新水平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新进城市的影响大于原位城市;②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容政策对科创走廊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强于非科创走廊城市,同时区域通达性改善也能够明显强化扩容对城市创新的政策效应;③扩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研究结论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建设长三角创新驱动示范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8.
加快上海服务长三角 促进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郁鸿胜  宗传宏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35-137,173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上海服务长三角从服务定位、层次、主体、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呈现"五个转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服务长三角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上海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等要素有待进一步衔接、制度合作还需要深化等。为此,在未来发展中,上海要充分发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改革开放的领先优势,推进区域要素合作和制度合作,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着突出的带动作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借鉴静电场理论,构建创新辐射场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从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3个维度探究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省际或各地市数据,应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与数据包络法度量协同创新度和创新绩效,构建了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模型;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对区域一体化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珠三角外,长三角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活动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创新绩效分布越均衡;“企业自身投入”与“政府资助”等内生要素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和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促进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创新资源有效溢出,提升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