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个自信"是深入理解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决定着未来中国的价值走向.青年大学生只有坚定树立"四个自信"的价值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同,才能成为社会栋梁.要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和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发现扩大政治参与,严惩腐败、提高政府绩效,保障社会公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付欣 《科技转让集锦》2011,(15):252-252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而制定的包括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在内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必然要求正确认识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苏联在意识形态建设上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指出了苏联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拚弃的巨大危害,并结合中国现实,以苏联为借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出发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存在的认同障碍,并就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整体性和长效性四个方面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成长特点的对策与建议,切实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6.
赵静敏 《中国市场》2014,(24):54-55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重构问题,力求在本国国情的框架之下,继承与创新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在分析构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现实挑战以及阐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认同与重构的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重构的解决路径,期望本文的写作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培育全过程,是高校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多元共生的文化样态、共享激变的文化传播、碎片选择的文化信息线上线下整合构成的整体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力,结合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契合,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背景、理论内涵及重要意义,研究在网络视域下经典权威辐射力削弱、科学解读的亲和力减退、话语建设生命力弱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突破路径:搭建网络平台,重视利用自媒体环境;再选择文化载体,艺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充分社会实践锻炼,拟态涵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真正发挥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实效性和蓬勃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感对国家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及希望,对国家认同与否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进程。随着近日香港不安定事件频发,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被社会各界频繁提及,探究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愈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调查对上海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进行了调查,从制度认同、文化经济认同与祖国认同三个方面入手,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上海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现状进行了把握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0)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强有力的后备支撑,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力军。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已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5,(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探究以多元文化为视角,调查得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较高的认同,并主要通过教育认同和自然认同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当代社会的认同危机置于新传播革命语境下进行考察,试图勾勒主体在数字化生存下的认同面貌,以此检视影响主体认同建构的技术因素以及个体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挖掘当代多元身份认同建构背后的深层逻辑。同时,通过对隐藏于媒介技术背后的消费文化逻辑的考察,探讨当代认同可能的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商》2015,(15)
马克思的实践观确立,使得哲学发生重大的革命,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指南,为科学的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一切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论证,对我们当前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5):228-229
党在十八大中进一步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中去,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不但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而且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以及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性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和原因,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做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还存在社会期望与主动学习、感性认知与理性剖析、道德认知与自我践行之间存在差距。坚持知、情、意、行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灌输性与自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革命老区精神的文化引领功能,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6.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病,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创造了科学的和谐社会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种种挑战,社会分配不公、人与自然矛盾的不和谐因素急需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指导,因此,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最终使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而必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永真 《消费导刊》2011,(16):100-101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法律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正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理财观念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理财观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力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及其质量,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综合性人才。文章结合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概述,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进行考察,并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素质型人才,肩负着为国家添砖加瓦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各专业学生的问卷调研得出大学生劳动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即大学生劳动观念不创新;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判断模糊化,鄙视体力劳动;过度强调个体价值,忽视社会价值;急功近利思想凸显等问题。究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的软化、学校教育的弱化、社会引导的淡化和大学生自身的漠视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