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永丽 《中国西部》2023,(2):1-8+133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在农业农村,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现状与特点,以补齐短板、放大比较优势为重点,持续统筹巩固脱贫成果与促进乡村振兴,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统筹产业转型升级与推动绿色发展,统筹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和提升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生产价值、基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高品质生活价值、基于空间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的高颜值生态价值,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相似文献   

2.
孙倩倩  郭旭 《特区经济》2022,(9):157-160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概念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旅游”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文提出了舟山发展海岛康养旅游的措施,即夯实康养旅游市场基础,打造舟山特色康养旅游品牌;强化海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康养旅游服务标准,提升康养旅游服务品质;加大康养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智慧旅游,构建“互联网+康旅”融合平台,以期打造世界级海岛康养旅游目的地,促进舟山海岛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二者顺应了中国经济对重塑地缘经济格局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需求,具有内在同一性,即都践行和平与开放道路,认同现代化道路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良性循环关系,相互提供发展动力,共同抵御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当前,天津已进入到“两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用中国式现代化赋能,促进天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两业核心竞争力、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特征,二者相辅相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引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二者协同共进的重要路径。发展生态经济是践行“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态意蕴。它以推动自然生态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为主抓手,有利于发展生态生产力、改善生态经济领域生产关系,提升富裕程度和共享水平,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建设,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施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战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既拥有“人力资本红利”逐渐释放、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挑战。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重要内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区域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更是国家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呈现主体实力仍相对不足、不同县域之间分化日益凸显、产业发展低层次日益固化等特征,发展面临着环境及土地双约束与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要素向上单向流动与高质量发展要素需求、财政收入增长迟缓与财政支出刚性增加等多重矛盾。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困境上,建议以理性上级政府的顶层设计为基础,有为县域政府的先行先试为支撑,强化县域内生发展能力为关键,加快县域对内对外开放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5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石柱调研时,对石柱"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发展定位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为其把脉定向。石柱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于一身,以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的多维并进,构成了石柱以绿色为本底的生命产业,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最为华丽的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时代特征: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工作,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具有数字技术赋能、逆全球化与区域化和制造业竞争三重特征。其次,文章梳理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工业化、再工业化和现代化等传统路径,是创新驱动、绿色节约、协调有序、合作共赢、高效安全的产业现代化。最后,针对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面临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强化数字技术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空间布局、重视产业安全、用好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23,(2):F0002-F0002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23,(7):F0002-F0002
当前中国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是本质要求,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重要目标。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但是我们会持续探索,勇往直前。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只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相似文献   

13.
姚树洁  汪锋 《改革》2023,(7):11-20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条件下的高品质生活提供必要物质基础条件,高品质生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力,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目标任务。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提出应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建设层次分明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市群、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中心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同城化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入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是实现国民健康长寿、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正日益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本文在简要分析台湾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黑龙江特色中医药康养产业的路径和措施,为做强、做大黑龙江大健康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近年来,浙江在“生态+”模式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传统的“乡村产业”不断拓展升级,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催生出“乡村康养”新业态。2021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互促转化提供了新动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浙江文旅产品对接“未来乡村康养”能够进一步理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撬动乡村康养周边业态的融合发展,拓展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亦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领域。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迁、日常消费理念更迭、生产生活方式嬗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挑战,亟需理念重构和实践创新。本文总结归纳了新时期城市旅游发展呈现的新趋势,提出以幸福、协同、普惠、创新、民主、绿色的发展理念,从幸福评价、全域联动、精益服务、文化创新、协同共治、绿色转型六个方面施力,以实现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康养产业以社会所有群体为对象、涵盖行业广阔,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其虽然尚属新兴产业,但发展迅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天津在发展康养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积极推进天津康养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天津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天津服务业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雪钧  李莉 《开发研究》2021,(4):109-114
基于多维系统分析框架,从空间、战略、品牌、产品、制度5个维度分析国内各省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与经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布局上,东部地区多实施市场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中部、西部地区多选择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和行政驱动型集聚发展模式;国内各省份普遍实施康养旅游母子品牌组合策略和独立产品品牌策略;"1+X"产品策略和产品创新策略形成门类齐全和各具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国内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多维产业分析框架全方位展示了国内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康养产业的战略发展为核心,以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为指导,明确焦作市将康养产业作为未来主导产业之一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文章通过对焦作市康养产业的特点及优劣势分析,提出全产业链的焦作康养产业体系构建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以康养为核心促进焦作市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形成大康养产业发展战略的焦作产业振兴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现代化方案给世界人民贡献了新的文明样态。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百余年艰辛探索的向往与追求;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原则基础上批判继承苏联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其基本样态;从实践逻辑看,独立自主、工业化、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