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岑 《现代商贸工业》2022,(17):217-218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重创。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国所体现的抗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生动体现。这场抗“疫”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生动的案例。目前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抗疫精神尚未有效融入,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为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增添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席卷全世界各角落。面对疫情大考,中国速度赢得时间,中国智慧展现担当,中国驰援传递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表彰大会上总结了20字的抗疫精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抗疫精神融入平时的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中,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发挥其对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举措为落脚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从挖掘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致敬抗疫英模三个方面对当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治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因为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契合性:法律演进是优秀道德累积过程;法律合理性要求道德正当性;法律规范本质上是道德集群。法治教育具有单纯道德教育所不具备的实践优势:法的确定性能弥补道德多维性;法的强制性机制能弥补道德强制性的不足;法律培育的公民意识是道德意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使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和载体等方面均面临着挑战,因此须立足现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切实增强实效性角度来看,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思政教育应依据真实案例、紧贴防控现实、依托伟大抗疫精神、联系疫情防控实际、立足我国制度优势,从思想、现实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鼓励其勇于投身实践、坚定其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用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习近平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契合性、适度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采用故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探究法以及竞赛促学法等教学方法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理想信念、立德、法治、实践观、群众观”等方面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基础,而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是大学生人力资源培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行为导向、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契约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平等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和民主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促进良好教育秩序的建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契约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标准体系,师生形成关于教学活动的契约;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学校后勤服务中体现契约治理精神;营造具有法治文化和契约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入手,通过对依法治国的学习,以及法治教育和法治思维内涵、特征、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刻分析,进一步地探究法治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的主要困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最后,探索出大学生养成法治思维模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即能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拓展他们了解社会和社会道德的空间,还能这其思想教育提供保障机制。这就要求坚持改革的思想,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卓 《现代商贸工业》2023,(10):176-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法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的协调与解决,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存在密切联系,自施行以来,它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高校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与支持。因此,民法典和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相辅相成,既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主要是理论课堂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用法能力等,真切做到建立民法典与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年党史是一部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历史,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深邃的内容。正是由于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其内在的精神和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与精神高度契合,所以高校应该将党史学习教育运用多种方式科学融入到思政课程建设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当今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引导大学生们拥有更加坚定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决心。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利用好党史学习教育这个抓手,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文化自信力量、提升课程价值引领以及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多管齐下,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健全思政课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行《修养》课教学,成绩斐然,但有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主导性不彰、灌输论失色。造成这种状况最基本的原因是现行统编教材在内容上失之单薄,不能很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超越律。改进的办法就是充实教材内容,充实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方面的现代基本学理。  相似文献   

16.
齐鲁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博大精深。在齐鲁文化中,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人际交往之基,是经济活动之依,是治国安邦之道。齐鲁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及典型案例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可提高这门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大学生带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育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大学生法治理念现状谈起,详细分析当前大学生法治理念薄弱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中国的法制教育实践提出培育大学生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本土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加深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理念,进而促进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根据道德失范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情况:失守道德底线、自甘道德低下、边缘道德困惑。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大环境、教育者等方面。我国应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筑牢道德教育的基础,用建构主义的教育学理论开展大学道德教育,汲取先进文化为大学道德教育补充源头活水,从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整治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微公益作为"微时代"的产物,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能够满足大学生自我道德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大学生将其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微公益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属性,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全面升级和创新,这种载体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疆既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地方性表现,也是治疆方略的首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对其开展法治教育意义重大。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治疆方略的必要之举,又有利于立德树人、培育新人,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展开,联动多方、多措并举,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懂法治理论知识、有法治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