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调解委员会虽依法将劳动争议纳入调解范围,但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其不适于劳动争议调解。它在调解的范围和职能上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其他基层调解组织产生冲突,其调解效果令人怀疑。  相似文献   

2.
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作用,做强、做实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是今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第一道防线"的功能,在协调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解,不仅可以使大量劳动争议及时化解,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建立正常生产经营秩  相似文献   

3.
《商》2016,(3)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实际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调解协商处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协商、调解处理劳动争议之外,我国还存在仲裁前置处理方式,以致整个处理过程周期过长、劳动争议维权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争议的解决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有必要对现行仲裁处理程序进行重构或完善。  相似文献   

4.
葛楣 《消费导刊》2014,(1):166-16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施行后,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明确,但仍未能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工会在调解中的尴尬地位和难点问题,工会参与群体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葛楣 《消费导刊》2014,(2):166-16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施行后,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身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明确,但仍未能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工会在调解中的尴尬地位和难点问题,工会参与群体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各界开始反思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解决机制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其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应借鉴国外的司法ADR制度,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重构劳动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乐平 《商业时代》2012,(16):115-117
在体制转轨、利益调整的转型时期,我国劳动争议呈现出新的现实特征,暴露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改革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需要加快劳动法典的制定进程,进行模式重构,确立"自由选择调解,裁审分离,或裁或审"的模式;同时,需要妥当地进行制度选择:创新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确立劳动争议审理简易程序,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商》2015,(37)
<正>在2008年,我国劳动关系相关法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按照国务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撤销原劳动合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并在内设机构中专门成立了调解仲裁管理司,对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自2008年推出《劳动合同法》之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爆炸  相似文献   

9.
董学智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22-323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承继以前成熟制度的基础上,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进行了诸多改革和创新。与此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法规相比较,该法在制度创设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但这部法律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2):234-235
我国劳动法明确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分为一调、一裁、一诉,调解是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程序但非必经程序。我国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加之程序诉累以及政府、社会的不良诱导,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大多会选择信访解决。案件复杂性增加和信访维稳刚性的增加,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明显暴露出三大矛盾:信访维稳和行政合法性的矛盾、案件复杂化与行政体制僵化的矛盾、行政机关权力又大又小的矛盾、案件处理综合化与行政人员素质的矛盾。合理化解以上四大矛盾是劳动争议走出信访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孙红 《中国市场》2011,(2):52-53
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好煤炭企业职务分析,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强化煤炭职工在职安全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人才作用,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包括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形式多样的工资制度,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切实维护员工利益,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完善培训制度,为企业发展做支撑,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有效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2.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实行的是"调解——仲裁——诉讼"体制。这一体制存在劳动调解委员会功能弱化、成本过高、与诉讼衔接不畅、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应建构"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模式。科学合理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充分发挥劳动调解委员会功能,并适时建立劳动法庭。  相似文献   

13.
蔡文清 《中国市场》2007,(42):42-43
最高立法机关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审议,给新时期我国劳动争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孙梓航 《中国市场》2022,(36):103-105
随着我国去产能改革的深入,部分去产能受影响企业出现欠薪欠保、补偿金发放不到位、员工再就业困难等职工权益受损的问题,给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造成了很大冲击,极易引发劳动争议风险,为企业及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文章使用来自“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工人就业和安置政策研究”和“去产能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渠道与实施路径研究”两个课题组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去产能企业中员工的过程参与及结果参与均对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结果参与对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强于过程参与;去产能受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调解委员会及工会组织,并促使它们积极发挥作用对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该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平息劳动纠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本身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其预防作用的发挥。因此,重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政策法规     
《光彩》2008,(2):4-5
热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布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分总则、调解、仲裁、附则4章,共54条,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解决劳动争议以协商为主新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劳动争议矛盾纠纷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基层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助力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顺利实现,劳动争议矛盾纠纷的化解应得到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对公司的劳动用工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撞击"了企业固有的习惯性的劳动用工管理方式。面对问题和压力,是简单规避还是积极主动应对,已成为公司面临的增强企业凝聚力、维护企业稳定、建立和谐高效运营机制的重要问题。作为国有企业,对法律规定与企业劳动用工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予以认真研究,探索解决风险的方法、措施,是公司法律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确保企业依法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部《劳动合同法》,从审议到实施倍受关注,引发社会各界的争议。本文试图超越争议的层面,由对《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反观在劳动关系中企业与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承担、劳动者的维权力量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等问题,以期推进《劳动合同法》的建设,增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中的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仲裁法》的出台,给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其颁布之后,在理论上仍有许多未能突破的地方,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